“人工智能的底层技术和重要底座是通用大模型,只有优先发展本土通用大模型,才能培育具有本土特色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体系。”2025年,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省工商联执委、麒麟合盛集团创始人李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李涛称,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但现阶段,在人工智能产业竞争方面,河南依然面临缺乏统一战略规划的挑战。因此,要制定长远战略规划,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促进以本土大模型为基座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发展壮大。
为加快本土大模型发展,李涛建议参照四川、广东等地经验,对通过大模型备案且积极应用的企业,实施更有力度的财政扶持政策。要突出对产业大模型的支持,重点培育具有竞争力的行业大模型,打造河南省人工智能特色优势。
李涛认为,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在现有《河南省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6 年)》的基础上,河南省政府应带头在城市管理、生态保护、防灾减灾等公共领域优先采用本土大模型技术,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并引导各级政府在医疗、教育、科研、工业、农业、文旅等关键领域率先应用本土大模型,为本土企业提供更多的应用场景和实践机会。
“打造河南特色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必须紧紧围绕本土大模型这一核心。”李涛表示,要构建以本土大模型为驱动的完整产业链,贯通数据采集、标注、模型训练、算力支持、应用开发和市场推广等环节,实现要素高效流动和上下游协同发展。
此外,要培育一批以APUS为代表的本土“链主”企业,发挥其引领作用,通过技术输出、资源共享和资金扶持,构建开放、协作、共赢的创新生态。突出本土大模型的应用特色,结合河南实际,聚焦医疗、教育、农业、制造等重点领域,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产业优势的应用场景,推动大模型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李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