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融媒 > 国企快报

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始发!实现海太长江隧道全面穿江!

时间:2025-08-12 浏览:

8月11日上午,随着中交天和自主研制的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正式启动,由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建设、中交隧道局施工的海太长江隧道开始盾构掘进。这标志着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全面开启盾构穿江作业,也意味着我国在大型工程装备制造和隧道建设领域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大海古称沧渊,又有“龙起于渊”的典故。此次始发的“沧渊号”,正是肩负着打通海太长江隧道的重任。海太长江隧道位于江苏省长江入海口,地理位置十分关键,它北起南通市海门区,南至苏州太仓市 ,是连接长江两岸的重要交通纽带。此次“沧渊号”掘进的隧道长9327米,具有“长、大、高、深”的显著特点,堪称世界最长的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它将面临诸多挑战,最高水压达0.75兆帕,穿越长江及两岸大堤时,盾构施工沉降要求控制极为严格,施工难度极大。而且,江中地质勘探覆盖区域有限,不可控的未知区域多,为施工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面对如此复杂的工程施工风险和难点,中交天和研制团队凭借多年来在水下和大直径盾构隧道领域积累的丰富设备制造和施工经验,为海太长江隧道量身定制了这台“穿江利器”——“沧渊号”盾构机。研发团队针对刀盘刀具、主驱动、推进、同步注浆等九大系统进行创新攻关,为“沧渊号”搭载了三大利器:

“数字大脑”构建智能掘进生态:“沧渊号”搭载智能掘进系统,实现一键启动、自主巡航掘进、姿态自主控制、泥水环流智能控制、同步注浆自动控制及自动注油注脂,掘进全程均可自主控制。智能诊断与维护系统从感知和诊断异常,到应对和自动控制,再到维修和教学,实现全生命周期护理,有效降低故障率,大幅提高生产效率。能耗实时监测及控制系统推动节能降耗,打造绿色掘进闭环。

“智刃铁齿”革新高效掘进法则:配置常压换刀功能的软土刀盘搭配梯度分布的合金刀具,构成“超硬龙齿矩阵”,可实现石英砂含量约65%地层单次掘进2000米内不换刀。刀盘拥有43%超高开口率,配置高压力、大流量中心冲刷系统及刀盘结泥饼预警系统,搭配伸缩摄像装置,无需人工带压进舱即可观察刀盘作业状况。刀盘中心面板设置12个冲洗口,能及时冲洗刀盘刀具,有效降低刀盘结泥饼风险。

“智慧心脏”主动防护安全升级:“沧渊号”配备全球首套具备主动防护功能的智慧心脏,实现掘进可视、可达、可控。配置监测系统,连续监控主驱动运行,感知刀盘整体受力,有效避免刀盘异常导致主轴承过载。主驱动端面密封设计保证长距离掘进安全性,具备驱动密封更换和主动伸缩功能,有效应对换刀作业、刀盘脱困等情况。此外,还配置管片连接构件智能拼装及掘进同步拼装控制系统,实现智能拼装与掘进作业同步,生产效率提高50%;集成管片上浮、盾尾间隙及管片变形监测预警系统,精准消除可能出现的误差;配备绿色换管装置及智能控制系统,保证掘进安全环保和隧道成形质量。

“沧渊号”的成功研制是我国装备制造领域的又一项重大突破。自2025年3月26日在中交天和常熟基地下线以来,中交天和团队对其进行分块拆解,通过水陆联运的方式,将各个部件运抵南通海门隧道施工现场。经过66天紧锣密鼓的现场组装、整机调试,“沧渊号”终于正式始发掘进,向长江天堑发起挑战。

海太长江隧道是《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和《江苏省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运输走廊规划》重点推动建设项目 。工程建设对贯彻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优化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推动沿江城市群跨江融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此次“沧渊号”的成功始发,为海太长江隧道的顺利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让我们对这条世界级隧道的早日贯通充满期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