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融媒 > 国企快报

中交二公局以技术创新打造超级工程 擦亮“中国隧”品牌

时间:2025-07-22 浏览:

从崇山峻岭到江河湖海,中国隧道建设者不断挑战自然极限,创下多项世界纪录。作为中交集团山岭隧道产业链链长单位,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简称中交二公局)凭借顶尖隧道工程技术,打造了一系列彰显“中国标准”的超级工程,成为推动中国隧道技术领跑世界的重要力量。

在隧道建设领域,中交二公局以“长、大、深、难”为攻坚方向,持续突破技术壁垒:在高原冻土区实现世界级隧道技术突破,让隧道在极端环境中稳健延伸;在复杂岩溶地质带实现安全高效掘进,破解地质难题;在海外高山地区打造标杆工程,将中国技术与标准推向世界。

从超长隧道到深埋隧道,从复杂地质隧道到特殊环境隧道,中交二公局以创新为驱动,以品质为基石,不仅铸就了一座座工程丰碑,更推动中国隧道技术完成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让“中国隧”成为享誉国际的闪亮名片。

巍峨天山,不再是阻隔。随着世界最长高速公路隧道——天山胜利隧道即将建成,乌鲁木齐至库尔勒的通行时间将从7小时大幅缩短至3小时左右,新疆南北疆的时空距离被显著拉近。这条由中交二公局承建的超级工程,全长22.13公里,不仅改写了“天山阻隔南北疆”的历史,更在高寒高海拔隧道建设领域创造了多项世界级突破。

天山胜利隧道位于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带,地质条件之复杂堪称“地质博物馆”,岩爆、大规模断层破碎带、软岩大变形、突泥涌水等风险叠加。项目经理李亚隆介绍,传统的长隧道施工方案在此地成本高昂、风险巨大且工期漫长。面对挑战,项目团队以超凡智慧,世界首创“硬岩掘进机(TBM)中导洞+主洞钻爆法组合工艺”。李亚隆解释道:“我们利用TBM在中导洞快速掘进,并利用横通道在主洞开辟多个工作面,变‘长隧’为‘短打’,大幅提升了效率,缩短了工期。”

为匹配这一创新工法,中交集团自主研制了“天山号”与“胜利号”两台敞开式硬岩掘进机(TBM)。毛锦波透露,这两台设备国产化率高达98%以上,开挖直径达8.43米,融合了敞开式掘进与压注式混凝土支护两种模式及三种支护方式,专为应对天山腹地的复杂地质而设计。它们的出色表现,创造了高寒高海拔地区大直径TBM掘进的多项新纪录。其中,“胜利号”TBM更创下独头掘进12.8公里的佳绩。

在主洞钻爆法施工中,高原长大隧道通风困难、多工作面协同复杂是另一大难题。项目团队研发了“三洞巷道式长距离施工通风法”。毛锦波介绍:“我们巧妙利用已建成的隧道结构构建通风网络,结合竖井的自然抽风效应,显著降低了能耗,改善了洞内空气质量。”同时,项目依托数字化监控指挥中心,集成BIM技术、智能交通调度和人员定位系统,实现对洞内人、机、环境的全方位实时智能管控,保障了工程安全高效推进。

天山胜利隧道的成功贯通,不仅是一条物理通道的打通,更是中国基建在高寒高海拔、极端复杂地质条件下攻坚克难能力的集中体现,为世界特长隧道建设贡献了宝贵的“中国方案”。

作为中交集团山岭隧道产业链链长单位,中交二公局始终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以绿色化、机械化、智能化为主要发展方向,全力突破制约产业链完整的“卡脖子”技术及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截至目前,中交二公局已建成隧道610座,单洞里程达1299公里;在建隧道84座,单洞里程459公里。每一座隧道的贯通,都承载着中交二公局建设者“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的为民情怀。一项项超级工程不仅打通了发展大道、幸福大道,也展现了中国技术、中国实力,让“中国隧”的品牌享誉世界。中交二公局将继续以创新为引领,以品质为基石,勇担时代重任,积极投身于国内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攀登行业技术高峰,为全球互联互通和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征程中,镌刻下属于中国建设者的不朽功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