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融媒 > 乡村振兴

商洛:山阳县党建引领激发产业振兴新活力

时间:2024-11-27 浏览:

今年以来,商洛市山阳县立足打造“一都四区”示范县、建设“五好山阳”目标,大力实施“三百四千”工程奋力赶超行动,通过争取集体经济、包抓项目工程、领办产业发展等方式,有效推动“党员驻村兴农”“头雁带富领飞”行动落实落地,一批特色产业、致富项目如雨后春笋在山阳各地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小鸽蛋”推动“新产业”

“等鸽苗引进回来,就可以实现家门口就业了,不用在外常年奔波,还可以照顾家里,想想都很开心。”3月23日,李家坪村民许门奎开心地说道。

党员驻村兴农,新产业指日可兴。在帮扶部门和驻村党员干部的支持下,漫川关镇李家坪村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标准化蛋鸽养殖基地,一期项目规划占地5.2亩,计划建成4个养殖厂房,配套建设集办公区、生活区、操作间、储存间、仓冷库于一体的辅助设施,可同时养殖蛋鸽4000对。

驻李家坪村第一书记、广发银行职工孙兴强介绍说:“在苏陕协作牵线搭桥和项目支持下,我们聚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完成了蛋鸽场房、冷藏室、鸽笼安装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正在进行商标注册和包装盒设计。除此之外,我们已向南京六合区的种鸽公司交付了20万订金,3000对双母鸽即将进场。鸽蛋含有大量优质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属于高级补品,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我们将通过帮扶单位广发银行电商平台和直播带货等方式,不断拓宽销售渠道,预计年收入可达48万元。”

“烤烟”产业“考验”村干部能力

有着“鄂陕红军第一村”“古树名木集中地”之称的后荫村隶属山阳县杨地镇,地处秦岭东南麓、鄂陕交界,亚热带山地气候造就了其位置独特,气候适宜,土地肥沃等区位优势。后荫村党支部紧盯村内1400余亩可用石坎水平梯田,多次组织“两委”干部、党员群众外出学习、聘请农业专家来村考察,选准烤烟种植作为该村主导产业,通过采取“村党支部+种植大户+集体经济”模式,大力发展烤烟产业,2021年底全村共有5个烟区,发展烤烟大户21户,种植烤烟1008余亩,建有烤烟炉26座,烤烟种植收入突破360万大关,全村人均增收2000余元。

“今年要带领全村再新修建烤烟炉5座,新发展烤烟400亩,新培育烤烟大户9户,带动全村230户家家种烟,实现户年收入10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增收30万元”。3月8日,后荫村党支部书记毛加平介绍该村“千名头雁带富领飞”行动重点任务时,信心满满地说道。

“薄木板”衍生“厚财富”

山阳县板岩镇庙台社区党支部积极发挥引领作用,招商引进陕西青林实业有限公司投入2.7亿元,在移民小区周边建成年产5万立方米的木工板加工厂,吸纳周边群众200余人就近就业。通过采取入股分红模式,2021年带动周边的庙台社区、青梁寨村、石庄子村分别实现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5万元和3万元,青林木板加工厂也成为了全县效益最好、带动就业最多的社区工厂。

“我不仅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板岩人,更是一名党员。因此,帮助老乡走上致富道路,也是我作为一名党员应有的追求。”陕西青林实业有限公司股东、庙台社区党员致富带头人涂正爱说。2022年为响应市县提出了“三百四千”工程,青林木业公司规划新建标准化厂房5200平方米,建设生态木工板生产2条,配套环卫、绿化等,项目建成后,日生产房屋装修、家具用木工板4000张,产值60万元;年产木工板6万立方米,带动附近村(社区)集体经济实现较大幅度增收。

“小果子”带来“大丰收”

在山阳县偏远的西照川镇石佛寺社区,社区党支部积极探索产业发展路径,结合本地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水质纯净优势,精准选取猕猴桃作为支柱产业,由山阳县岁物丰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率先栽植。社区支部书记、基地负责人龚清春介绍说:“2021年底,该社区已建成200亩成熟的猕猴桃基地,今年计划扩种猕猴桃100余亩。目前,已完成土地流转100亩,每亩土地每年群众可增收400元。每天前来务工的村民多则30余人,少则20来人,现在300亩猕猴桃基地示范园区已建成”。

“土地流转后,我家不光每年有1000多块钱的土地流转费,而且我和妻子到基地干活,每天还有200多元的收入。”3月30日,享受到红利的石佛寺社区大坪组村民李光顺脸上止不住的喜悦。

21日,当笔者走进山阳县小河口镇清草地农业发展公司草莓基地,随处可见提着篮子,一边享受着田园时光,一边穿梭在大棚里的游客,采摘着新鲜、甜美的草莓。目前园内已投入20万元建成大棚6个,草莓种植面积已达7亩,带动本地13名脱贫户就业务工,人均年收入达3000元。

“接下来,我们按照县镇“三百四千”工程部署,做好产业规划布局,继续扩种木耳、樱桃、草莓等产业,丰富园区业态,实现‘冬春摘草莓,夏撷樱桃,秋采木耳’,今年下半年计划再投入60万元对清草地水上乐园的组合滑梯、躺椅、跳台等基础设施进行维护,建设成集观光、旅游、饮食、住宿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带动小河街社区、移民搬迁安置点200余户群众稳定就业,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清草地农业发展公司负责人邱少航满怀信心地说。

近年来,山阳县始终坚持党建领航,立足人力、资产、资源等优势,探索形成了村集体经济“2+X”发展模式,突出中药材、林果、畜禽等“十大产业”,探索形成了产业发展型、乡村旅游型、组织带动型等集体经济“十大典型”,实现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2022年山阳县接力实施“千名党员驻村兴农”“千名头雁带富领飞”行动,充分发挥驻村党员干部、农村党员致富带富能力,有效激活农村发展动能,推动全县村集体经济多点开花、同步壮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