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随着科创债新政落地已有三月,根据统计,(5月7日至8月7日)全市场以公募形式累计新发的科技创新债券达 698 只,计划发行规模高达 8806.59 亿元。与上年同期全市场发行的 187 只科技创新债券、1976.08 亿元的总规模相比,政策效应显著。
科创债新政的一大亮点是新增支持商业银行、证券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机构等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发债资金可通过贷款、股权投资和基金投资进入到科创企业。而从数据来看,8806.59 亿元规模的科创债中,金融机构主体共发行了 3130.45 亿元,占比 35.55%。
其中,银行发行规模居首,共发行 2303 亿元科技创新债券,涉及 34 家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等计划发行规模均在百亿元及以上。证券公司方面,38 家合计发行 541 亿元规模的科技创新债券。
进一步来讲,在发行主体不断扩充的同时,也不断下沉到中小机构、民营企业。比如九江银行、国新证券、万联证券等中小金融机构也相继发行了科技创新债券。一些民营股权投资机构,也通过创新应用增信工具成功发行科创债,包括毅达资本、金雨茂物、君联资本、中科创星、东方富海。
此外,近三个月新发的科创债还呈现出诸多显著特点。票面利率方面,698 只债券平均票面利率为 1.8994%,几乎和中位数持平。以AAA级主体为例,据东方金城分析,主体评级AAA级科创债加权平均发行利率明显低于同等级非科创信用债加权平均发行利率。
发行期限上,新增科创债多在 3 年以上。有 12 家发行主体的债券期限在 15 年及以上,50 家在 10 年及以上,491 家在 3 年及以上,3 年期以上的科技创新债券发行总规模为 6677.23 亿元,占整个新发规模的比重达 75.8%。
从发行主体性质看,600 余只债券中,中央国企发行的有 200 只,地方国企发行 360 只,民营企业发行 94 只,外资发行 1 只,其余为公众企业、集体企业等,中央国企和地方国企仍是发行主力。(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