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近日,丰田汽车公布下调2025财年业绩预期,预计净利润同比减少44.2%至2.66万亿日元,营业利润将减少33.3%至3.2万亿日元。丰田第一财季销售额同比增3.5%至12.25万亿日元,创下历史新高;但净利润下滑36.9%至8413亿日元。
公开报道显示,丰田的全球化发展由20世纪50-60 年代起步,丰田在恢复对外出口后凭借越野车开辟中东市场,出口销量在6年时间内从281辆增至1.2万辆;60-80年代,丰田的出口国家开始实施管制,丰田以散件出口形式规避的同时,以石油危机为契机,向美国市场输出卡罗拉等车型,在70年代后期成功跻身美国销量前四汽车品牌。
未来智库对此撰文指出,复盘日本车企的全球崛起之路,出海是日本车企逼近国内销量瓶颈后开辟的第二增长曲线;特别是从90 年代起,在本土市场萎缩导致丰田本土销量年均下滑 2%的情形下,海外本土化扩张产能持续发力,实现超过9%的年均增速,有效填补了需求空缺。
通过复盘丰田的出海经验,未来智库建议,相较于丰田出海时以汽车市场体量作为第一选择要素,中国车企将利用电动化优势走出国门,因此在第一阶段的目标市场选择上,或可率先考虑消费者对电动智能车偏好较高、油电能源价差较大、政策层面设定新能源车占比目标,给予消费者补贴等激励的市场,包括泰国、西欧等部分国家。
同时,海外零部件企业在电动化、智能化方面布局较为薄弱,技术和成本层面均处于劣势。因此在三电产品、轻量化等新能源车核心增量零部件方面,中国车企难以依赖出口当地供 应商,对于本土产业链的“移植”要求更高,在早期阶段就应与核心件供应商协同出海,选址上或可考虑毗邻电池厂商海外工厂落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