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8月4日,上海市正式发布《上海市支持企业加强基础研究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从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和机制创新三方面推出多条具体举措,进一步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推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深度融合。
《措施》聚焦企业参与基础研究的痛点,提出推进“探索者计划”,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并对科技创新实力强、基础研发投入高的企业给予每年最高1000万元的一次性财政补助。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屈炜在通气会上表示,企业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必须从单纯关注成果应用转向参与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全过程,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的通道。
当前,上海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达1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国际科创中心目标相比仍有提升空间。数据显示,我国企业研发投入虽占全社会R&D经费的77.7%,但在基础研究领域贡献有限,主要依赖高校和科研机构。
作为上海支持企业参与基础研究的重要抓手,“探索者计划”自2021年实施以来,合作企业已从最初的2家扩展至22家,覆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领域。该计划通过政府引导,鼓励企业凝练技术难题背后的科学问题,发布项目指南并联合科研人员攻关,企业与政府共同出资管理。
针对基础研究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措施》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鼓励企业设立或捐赠基础研究公益基金,并对相关项目给予50%的配套支持。上海市国资委副主任陈东介绍,上海启源国资创新策源公益基金会于7月30日正式成立,由16家市属国企共同捐赠,是全国国资系统首个专注基础研究的公益基金会。
该基金会聚焦量子科技、可控核聚变、脑科学等前沿领域,通过产学研联动、揭榜挂帅等方式,支持青年人才和创新项目。陈东透露,基金会首批发布了20个企业提出的基础研究需求清单,成功揭榜的项目将获得资金支持,并加强后续成果转化对接。
此外,《措施》还强调校企协同,鼓励高校与企业联合开展基础研究。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赵震介绍,上海高校科技经费中近20%来自企业投入,已共建近千个联合研究平台。未来,上海将聚焦商用发动机、重型燃机等关键领域,推动龙头企业与高校联合实施创新计划,强化应用导向的基础研究,并扩大政企校多方投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