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近日,中资科技股在全球资本市场迎来了一轮强劲上涨。今年以来,恒生科技指数累计涨幅达23.68%,万得中概股100指数累计涨幅为20.78%,均显著超越国际金价,成为全球各大指数及资产类别中的领跑者。
过去两年,中资科技股在海外市场的估值持续低迷,与美股科技板块的估值水平相比显得相形见绌。随着中国科技公司在AI领域的技术突破,尤其是DeepSeek等企业的表现,全球投资者开始重新审视中资科技股的价值。
估值之困的根源在于市场对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系统性低估。摩根士丹利的报告指出,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科技企业的估值体系仍停留在传统互联网思维,未能充分反映其在AI等前沿科技领域的突破。此外,风险溢价的评估主观性也导致了对中资科技股的估值偏低。
2025年开年以来,中资科技股吸引了大量资金抢筹。数据显示,南向资金今年以来累计净买入额达到1522亿港元,而跨境ETF累计资金净流入接近150亿元。同时,外资流入香港市场的趋势也日益明显,港元汇率走强,显示出外资对中国股票的兴趣。
这一轮中资科技股的上涨逻辑在于市场对其价值的重新评估。高盛、大摩、美银等外资机构对中国资产的态度发生了快速转变,开始将中国科技企业在前沿科技领域的技术积累和突破纳入估值体系。
中金的研究报告指出,自今年初开始,恒生指数的股权风险溢价经历了明显的下行过程,表明市场对中资科技股的风险评估正在降低。
随着中国科技企业在全球舞台上的不断崛起,未来中资科技股的表现值得期待。(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