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消费综合报道】面对持续下行的纸价和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造纸行业近期掀起一股“反内卷”热潮。继广东省造纸行业协会率先发布倡议书后,江苏省造纸协会也迅速跟进,两大造纸大省的行业组织纷纷呼吁企业抵制低价无序竞争。玖龙纸业、理文造纸企业积极响应,通过停机、提价等措施试图稳定市场。然而,在行业分化加剧、缺乏强制约束的背景下,这场由协会倡议、企业自发的“反内卷”行动能否真正扭转供给过剩困局,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地方协会率先发声,“反内卷”倡议引发行业震动
本轮造纸行业“反内卷”行动始于地方行业协会的主动出击。7月24日,广东省造纸行业协会发布《关于推动广东省造纸行业“反内卷”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倡议书》,明确提出“抵制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装备升级改造”等目标,但未给出具体实施路径。这份倡议书被视为国内造纸行业首次对“内卷”现象的正式回应。
仅仅一周后,7月30日,江苏省造纸协会也发布通知,面向全行业征集“反内卷”的合理化建议和可落地举措,显示出行业对恶性竞争的普遍担忧。两大造纸大省协会的接连发声,迅速引发舆论关注,并得到龙头企业的积极响应。玖龙纸业和理文造纸在倡议发布后,相继宣布停机检修并上调部分纸种价格,被市场解读为“反内卷”的实质性动作。
然而,对于这场自上而下的行业自律行动,不少企业仍持观望态度。多位上市纸企人士表示,对倡议的具体内容并不了解,后续还需关注是否有全国性行业组织出台更详细的指导方案。广东省造纸行业协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坦言,目前尚不确定是否会提出可量化的调整目标。
全国协会态度谨慎,落实难题待解
与地方协会的积极姿态相比,中国造纸协会对“反内卷”倡议则显得更为谨慎。8月7日,该协会相关负责人向媒体表示,协会目前对发布全国性倡议持保留态度,更倾向于聚焦解决实际问题。“‘反内卷’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暂缓新增产能、淘汰落后设备、加强环保执法等,但这些需要多部门联动,权责范围需要明确,单靠行业自身很难解决。”
这一表态揭示了“反内卷”倡议面临的现实困境。首先,协会倡议缺乏强制约束力,对企业难以形成有效制约;其次,行业缺乏可量化的调整指标,使得“反内卷”停留在口号层面;再者,造纸行业以民营企业为主导,各家企业的产销情况、成本结构和市场策略差异巨大,难以形成统一行动。
卓创资讯白卡纸分析师赵泽慧分析认为:“纸厂的产销差异比较大,有的企业压力大,产品卖不动,但也有纸厂的产品供不应求,客户甚至要排队拿货。”这种分化使得行业在制定统一行动时面临巨大挑战。此外,在上一轮扩产周期中,头部纸企通过纸浆一体化项目建立了明显的成本优势,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竞争的复杂性。
产能过剩矛盾仍存,行业转型任重道远
作为典型的周期性行业,造纸业在经历了2021年的牛市后,自2022年起步入下行通道。今年上半年,尽管纸浆等原料价格下降,但大部分纸种价格持续下滑,企业毛利空间被不断压缩。进入7月,纸价下跌加速,开始显著拖累企业盈利能力。
在这种背景下,行业分化趋势愈发明显。一方面,部分中小纸企因利润微薄而选择退出市场。据卓创资讯白卡纸分析师赵泽慧介绍,近期已有两家纸企关闭了白卡纸生产线,合计产能约50万-60万吨。另一方面,头部企业仍在逆势扩张。联盛纸业120万吨白卡纸新产能近期投产,而玖龙纸业另一条120万吨生产线也计划在年内释放,这无疑将加剧市场供应过剩的矛盾。
“新增产能不断释放,而需求增长乏力,这种供需失衡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一位行业分析师表示。面对这种局面,仅靠停机提价等短期措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行业真正需要的,是通过市场化手段淘汰落后产能,同时引导企业向高端化、差异化方向发展,减少同质化竞争。
当前,造纸行业的“反内卷”行动虽然迈出了重要一步,但距离真正实现行业良性发展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纸企而言,如何在稳定市场的同时加快转型升级,减少对低端产品的依赖,将是未来竞争的关键。而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只有真正摆脱“以量取胜”的粗放发展模式,才能走出周期性波动的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这场“反内卷”的攻坚战中,考验的不仅是企业的决心,更是整个行业的智慧和韧性。(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