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消费综合报道】当消费者在超市拿起一瓶无糖饮料时,很少有人会意识到,这瓶饮品背后承载着一颗玉米的“蜕变”,更凝聚着中国生物科技企业在代糖领域的创新力量。随着全球健康饮食理念的普及,减糖、控糖成为食品产业变革的核心方向,而以玉米为原料制成的赤藓糖醇,正凭借天然、安全的特性,成为这场变革的关键角色。作为国内玉米深加工领域的领军企业,山东东晓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晓生物”)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不仅实现了赤藓糖醇的高效量产,更在全球代糖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为消费者“健康的甜”提供了坚实保障。
从玉米到赤藓糖醇:一条全链条的绿色转化之路
赤藓糖醇并非人工合成的“陌生成分”,在葡萄、梨、蘑菇等天然食物中,它本就以微量形式存在。这种糖醇类甜味剂甜度约为蔗糖的60%-70%,热量几乎可忽略不计(约0.24千卡/克,法规标注为0千卡),且不参与人体血糖代谢,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同时能抑制口腔细菌滋生、预防龋齿,凭借多重优势成为食品、医药、日化等领域的“宠儿”。而市售赤藓糖醇的大规模生产,离不开玉米这一基础原料,更依赖成熟的生物发酵技术。
在东晓生物的生产厂区,玉米的“再生之旅”清晰可见。首先,玉米经过处理,其含有的淀粉通过酶解工艺转化为葡萄糖,成为微生物发酵的“养料”;随后,在严格控制温度、酸碱度的环境中,特种酵母将葡萄糖代谢转化为赤藓糖醇,这一步也是生产过程的核心环节;发酵完成后,发酵液需经过过滤、脱色、脱盐等纯化步骤,去除酵母细胞、杂质与色素,再通过浓缩、结晶、离心干燥,最终得到纯度超99%的赤藓糖醇晶体。
东晓生物研发中心主任王建彬介绍称:“公司依托每年160万吨的玉米深加工能力,构建了从原料到成品的全链条生产体系,不仅能精准控制每一步工艺参数,还实现了玉米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除赤藓糖醇外,玉米在东晓生物的生产体系中还能转化为淀粉糖、赖氨酸、精氨酸等多种高附加值产品,甚至发酵产生的废弃菌体、母液也能被加工为有机肥或用于能源回收,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
这种全链条布局不仅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更让东晓生物在成本与品质控制上具备优势。目前,东晓生物的赤藓糖醇产品已进入元气森林、可口可乐、雀巢、联合利华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供应链,成为推动“零糖”产品普及的重要力量。市场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赤藓糖醇市场规模约9.1亿美元,中国以73%的份额主导全球供应,而东晓生物的赤藓糖醇销量已稳居国内行业头部,其产品还通过海外8个办事处,出口至欧美、东南亚等百余个国家和地区。
技术突围与安全背书:赤藓糖醇的“优等生”底气
赤藓糖醇能在众多代糖中脱颖而出,核心在于“安全”与“天然”的双重属性。目前,赤藓糖醇已通过美国FDA、联合国粮农组织/世卫组织(JECFA)、欧盟EFSA等机构的安全认证,在中国也于2008年被批准为新资源食品,允许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而赤藓糖醇的稳定供应与品质保障,离不开企业持续的技术投入。东晓生物深耕生物制造领域20余年,组建了近200人的研发团队,其中包含5名博士与40余名硕士,并搭建了基因编辑、高通量筛选、发酵过程调控等技术平台,还拥有山东省最大的中试车间平台,能快速推动新菌种、新工艺的产业化应用。在赤藓糖醇生产的关键环节——微生物发酵中,东晓生物通过菌种诱变与工艺优化,实现了显著的技术突破。
王建彬透露:“当前赤藓糖醇行业竞争已从产能竞争转向效率与质量竞争,以发酵时间为例,我们的赤藓糖醇发酵周期较行业平均水平缩短了25%,同时通过菌株的持续改进,将转化率提高5%,再借助自研的节能降耗技术,让生产能耗降低15%。”这些技术改进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减少了能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使东晓生物先后获得“国家绿色工厂”、“国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等称号。
除了在赤藓糖醇领域的深耕,东晓生物还着眼于未来代糖市场,提前布局下一代天然代糖——阿洛酮糖。阿洛酮糖甜度约为蔗糖的70%,热量仅为蔗糖的10%,且能发生美拉德反应,适配烘焙、饮料等场景,2025年7月已获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为新食品原料。目前,东晓生物在阿洛酮糖领域的相关项目已获山东省工信厅立项,还与高校合作开发出高酶活菌株,拥有5项核心相关核心技术,为后续市场拓展奠定基础。
全球化布局与产业责任:中国代糖力量的世界表达
在全球“减糖”浪潮下,中国已成为赤藓糖醇生产与供应的核心区域,而东晓生物作为其中的代表企业,正通过全球化的销售网络与产业链整合能力,将中国生物制造的优势传递至世界。
目前,东晓生物在国内设立华东、华南、华北、大健康事业部等销售大区,在越南、印尼、菲律宾、美国、肯尼亚等地设立8个海外办事处,产品覆盖全球百余个国家和地区,服务的客户既包括元气森林、香飘飘等国内消费品牌,也有雀巢、可口可乐、巴斯夫、正大集团等国际巨头。这种“立足国内、放眼全球”的布局,不仅让东晓生物的产品触达更广泛的市场,也推动中国代糖标准与技术理念在国际市场的认可。
在产业责任层面,东晓生物始终将“绿色低碳”贯穿生产全周期。除了循环利用发酵废弃物,公司还建立了光伏、风能、沼气发电、生物质发电等绿电供应体系,在水资源管理上实现废水蒸发、冷凝水分级回用与中水回用,最大限度减少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在国家《饲用豆粕减量替代三年行动方案》的引导下,东晓生物通过菌种升级,建成行业领先的多品类氨基酸产线集群,其生产的赖氨酸、精氨酸等产品,为动物营养领域减少豆粕进口依赖提供了支持,展现出企业在产业协同与国家战略落地中的积极作用。
谈及未来发展,王建彬称,东晓生物将继续深耕功能性产品领域,拓展肠道益生元、功能性氨基酸、稀有功能糖及可降解材料单体等方向,不断完善大健康产业价值链。“下一阶段,公司计划进一步依托合成生物学和精密发酵技术,提高产赤藓糖醇‘细胞工厂’的效率,同时推动以赤藓糖醇为原料的精深加工业务,比如将其加工成赤藓酮糖——一种在欧美市场颇受欢迎的美黑剂,以此提升产品附加值,拓展业务边界。”
从玉米深加工到代糖创新,从绿色制造到全球化服务,东晓生物正以技术为笔,以责任为墨,在全球健康食品产业的画卷上,书写中国生物科技企业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