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A股上半年收官,银行板块从“最抗跌”成“最能涨”,即便上周五大跌3%,年初至今涨幅仍超13%,整体涨幅居行业前列。
中证银行指数继2007年后重上8000点,A股银行板块总市值首破10万亿元,多只个股股价十余次甚至二十余次创新高。截至7月1日上午收盘,中证银行指数涨1.76%。
个股方面,近30只涨幅超10%,10只超20%,浦发、青岛银行涨幅超30%,仅郑州银行微跌近2%。市值上,截至6月30日,上市银行总市值超14.5万亿元,A股达10.97万亿元,较年初增1.54万亿元。
正股股价攀升引发银行转债“强赎潮”,6月23日齐鲁银行提示将触发“齐鲁转债”赎回,此前苏行转债等已触发强赎,中信转债到期摘牌,年内银行可转债退出加速。
港股内银股上半年表现也不错,A/H股溢价率收窄。截至6月27日,银行A/H溢价率降至25%,较年初降35个百分点,A股不同类型银行股息率趋同。
银行股上半年走势受多因素影响。2025年一季度财报不佳、美国关税政策曾致板块回调,但外部不确定性增加时,又成避险资金首选。
高股息是重要支撑。存款利率下调后,“存银行不如买银行股”讨论增多,截至6月30日,A股银行股股息率中位数超4%,仅2家低于2%,且今年银行分红提前。
买方资金助力上涨。截至6月20日,7家保险公司举牌19次,9次涉及银行股。证监会推动公募基金改革,未来偏股型基金或更青睐权重股,主动型公募对银行板块定价权或增强。此外,财政部发特别国债为四家国有大行注资5200亿元,缓解资本压力。
上周五银行板块大跌,18只个股跌幅超3%,6月30日续跌。市场认为调整或与大型保险机构投资策略调整传闻有关,同时半年末止盈资金出清、科技板块活跃致行业“跷跷板”效应显现。
多数银行股虽破净,但估值处高位,市场分歧加剧。华夏基金认为,银行股短期波动但长期配置价值仍在,低利率下基本面稳健,高股息、低估值特征明显,海外不确定性或促资金流入,险资和公募有望持续加仓。
中信证券称,公募新规与险资需求或使机构增配。但多位受访者提醒,投资要回归基本面,警惕非理性炒作。当前,净息差收窄、资产扩张减速、零售不良抬头等是银行业风险点,分析师建议从负债能力等角度选股,关注盈利能力与稳定性。(陈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