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5月8日至6月7日,工信部公开征集《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意见,拟规范电动式、隐藏式车门把手多项安全指标。
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下,“杠杆式”“电控弹出式”等隐藏式车门把手凭借低风阻、提升续航与科技感等优势,迅速占领市场。但实际应用中,其问题与隐患逐渐浮现:隐蔽无标志,使用者难寻难用;碰撞、起火事故断电后,把手失效增大救援逃生难度;标志不统一,紧急操作困难重重。
目前,国外无相关标准,国内仅对门把手耐久、强度等基础性能有要求,对隐藏式等新型把手安全规范存在空白。
此次征求意见的新国标计划项目,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作出全方位规定。涵盖应急式内把手安装、隐藏式及应急式内把手标志、电动式外把手防夹与试验、车门外/内把手强度与试验、电动式把手动态试验等内容。
工信部科技司负责人强调,从救援逃生角度,新国标将强化事故场景安全逻辑,增加机械或断电保护冗余设计,确保断电、碰撞时车门能开启。同时,防止翻滚、坠落时门把手误作用,规范标志可见性,保障结构强度,降低乘员风险与逃生难度。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歌猛进,新技术应用带来体验提升,也凸显安全评估与标准完善的紧迫性。从电池新国标防起火爆炸,到规范组合驾驶辅助测试,再到此次车门把手标准修订,系列政策释放产业高质量发展信号。
业内专家指出,新国标制定既是对产业发展问题的及时修正,也是为优势产业“保驾护航”。在鼓励创新同时,统筹安全与发展,需各方携手为科技发展系好“安全带”。(陈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