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临近年末,债券型基金市场掀起了一股“限购潮”。据了解,仅12月18日一天,就有包括富国泓利纯债、长信稳惠、中银乐享等至少13只债券型基金发布了暂停大额申购的公告。自12月以来,暂停大额申购的债券型基金数量已超过100只,另有部分债券型基金调整了大额申购规则,实际上也是限制了规模资金的流入。
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债券基金申购回流的现实。部分债券基金因组合策略容量有限,限制大额申购主要是为了防止规模增长过快,摊薄现有组合收益,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这也是为了确保基金运作的稳定性。
对于后市展望,部分机构认为,短期内经济基本面未发生重大变化,债市环境仍较为积极。但也有机构提醒,2024年底债市收益率大幅走低,可能提前反映了降息预期,透支了2025年的行情空间。
债券市场的表现也影响了基金管理人的决策。近期,债券市场投资情绪高涨,国债利率快速突破关键点位,市场可能面临阶段性调整。在此背景下,限制大额申购有助于控制管理规模,缓解配置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债券型基金的业绩表现良好,吸引了机构资金的流入。据Wind统计,截至12月17日,年内回报率超过7%的债券型基金共有261只,其中纯债基金和混合型债券基金的占比较高。
债市后市如何演绎,仍存在不确定性。监管层对利率风险的关注、经济基本面的变化以及政策调整,都可能对债市产生影响。展望2025年,有分析人士认为,债市收益率中枢可能在1.8%左右,但需降低对债市的预期,并关注股票及可转债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