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北语社”)主办,北京语言大学国际中文教学研究所、来华留学生国际中文教育虚拟教研室协办,《国际汉语教学研究》编辑部、“一带一路”国别化语言服务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支持的“新标准背景下本科来华留学生中文教学研讨会”在北京语言大学召开。本次会议以“提升本科来华留学生中文教学质量”为核心,深入探讨新标准背景下的中文教学实践与创新,吸引了全国144所高校来华留学教学负责人及骨干教师近300人参会。北京语言大学党委副书记罗建晖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罗建晖在致辞中强调,本次会议旨在推动本科来华留学生中文教学的提质增效。面对新时期来华留学教育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破解制约发展的关键瓶颈,通过教育部门、高校、个人和社会四方联动,共同打造新时代本科中文师资队伍,同时要持续推进数智赋能,进一步促进国际中文教学理念、工具、模式的融合创新,着力打造数智化教学新形态,共同书写本科来华留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篇章。
在致辞环节,北语社董事长郝运回顾了出版社40年来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贡献,介绍了新时期以来出版社在教材出版和数字化建设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具体成效,并进一步指出,北语社始终以服务国家语言战略为己任,积极落实国家语言文字信息化政策,全力推动国际中文教育标准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
本次大会安排了四个主题报告。中国人民大学李泉教授以“中国经典小说研读课:课程地位、理论基础、教学方法”为题作报告。他指出,以“研读”和“读懂”为核心教学目标的高年级语言文化课程不应只承担传统语法项目的教学任务,更应聚焦语用、语篇、文化融合的“语法点”的教学创新,并结合案例详细展示了经典小说研读的教学方法。北京语言大学郭鹏教授在题为“探索来华留学中国国情教育的‘北语模式’”的报告中回顾了北语“中国概况课”的发展历史,强调了中国国情教育课程建设的三个关键点,详细阐释了国情教育 “三位一体”育人体系、“五大能力”培养模式和“三个层次”教学叙事方式。北京语言大学张浩教授以“本科来华留学生质量规范与教学资源建设”为题作报告,回顾了本科来华留学教育的发展历史,并从本科教育建设路径角度切入,分享了本科系列教材和资源建设的历程,以及新时期教材建设的要求和具体成果,为新标准背景下的人才培养可行性方案与资源建设提供了具体参考。天津大学杜修平教授以 “《来华留学预科教育标准》基本架构与应用”为题作报告。他指出,预科教育作为本科学历教育的预备阶段,对本科教育教学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高校应做好“预本衔接”教育教学工作。
在教学示范环节,北京语言大学葛娟老师、强星娜老师、朱彤老师分别进行了初、中级综合课和读写课的教学示范;浙江大学赵银姬老师围绕“通用学术中文课程”的建设路径与实践探索成果进行了具体分享。示范案例理实并重,富有典型性、启发性和针对性,为相关课程教学提供了可复制的教学范式。
在数字化教学专题环节,北京语言大学徐娟研究员以“DeepSeek赋能国际中文教学与学术研究变革”为题,从DeepSeek 的使用技巧、赋能教学变革、赋能学术研究变革及国际中文教师发展等四个方面,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对国际中文教育的深远影响。北语社数字出版中心主任贾大林分享了国际中文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理念,介绍了“国际中文智慧教学云平台”的一体化服务功能,并展现了技术赋能教学的广阔前景。
期间,北语社国际中文教育事业部主任付彦白基于等级标准介绍了国际中文教学资源建设思路与现阶段取得的成果,并指出,出版社将在产、学、研、用等多方面为学界提供全面、有力的支撑;北语社副社长兼北美分社社长陈万超在会上发布了“携手共筑中美人文交流新桥梁——北语社北美分社合作倡议”,北语社总编辑兼《国际汉语教学研究》主编陈维昌发布了“‘一带一路’重点实验室资源共建课题”。
在大会总结环节,北京语言大学张浩教授指出,本次会议充满了思想火花和学术活力,通过深入而广泛的讨论,大家拓展了教学与科研的视野,对本科来华留学教育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和更坚定的信心。本次会议达成了多项本科来华留学教育共识,也确定了下一步的探索方向。
本次会议由北语社总编辑兼《国际汉语教学研究》主编陈维昌、安徽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刘宗保、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副院长高航、山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郑翠共同主持。
本次研讨会是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一次重要学术盛会,既回应了语言发展需求,也为一线教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北京语言大学及北语社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与全国同人携手,共同推动本科来华留学生中文教学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语言文化力量。
本次会议特设资源展,对新标准发布以来建设的教学资源进行集中展示,最新出版的本科学历留学生用教材“新标准中文本科系列教材”位列其中。据悉,“新标准中文本科系列教材”是一套以《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为基石,能够更好地满足新标准下本科来华留学生中文教学需求而编写的全新中文教材,目前已出版中文综合课型系列9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