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文化 > 文化博览 > 文艺展演

北京天文馆展出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月球样品

时间:2024-12-30 浏览: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安绮】12月28日,“问月——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展”在北京天文馆B馆一层展厅展出。展览展出不同粒径的嫦娥五号月球样品,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展示手法,带领公众走进月球的神秘世界,深度解读月壤中的科学奥秘,探寻这颗天体的真实面貌。

自古以来,人类对月球的发问从未停止。月亮究竟是什么?月球上隐藏着什么未知?未来我们又如何开发和利用这颗神秘的天体?2020年12月,嫦娥五号成功从月球带回月壤样品,月球样品科研工作随之展开。

此次展览运用精心构建的科学逻辑框架,结合10个引导性问题,分为“说月”“揽月”“踏月”三个章节,展出共计0.6克嫦娥五号月球样品,涵盖了月壤的各种形态。除了嫦娥五号的月壤样品外,展览还展示了阿波罗17号采回的月岩、西北非月球陨石等极为珍贵的月球样本。

展览结合各式月壤模拟物和相关资料,展示中国在月球研究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包括罗欧阳自远院士团队编制的《月球全月地质图》等。通过矿物结构图和嫦娥石理想晶体结构图,介绍嫦娥五号月球样品中发现并命名的新矿物——嫦娥石。这是中国科学家发现的首个月球新矿物,也是人类发现的第六个月球新矿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在月球发现新矿物的国家。

展览通过精密的机械臂、大直径半球透镜、体视显微镜、XCT扫描和三维数字重建技术展示月壤,公众可通过肉眼及显微镜“零距离”观看月壤,探寻月壤的真实状态。此外,通过增强现实(AR)技术,公众可以沉浸式体验嫦娥一号、嫦娥四号和嫦娥六号 “绕月”“落月”“采样返回”过程,切身感受中国探月工程的“绕”“落”“回”三步探月过程。公众还可以通过手机录屏和拍照的方式记录、分享深空探索的震撼和魅力。

据了解,此次展览由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办,北京天文馆承办。在推出展览的同时,北京天文馆还将不定期举办以“月壤”为主题的公众科普讲座。(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