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城市 > 民生经济

北京平谷:甜蜜桃香弥漫乡村振兴路

时间:2025-08-18 浏览:

【环球网报道 记者 陈全】仲夏时节,从北京市内驱车沿京平高速一路向东,刚出东高村收费站,空气里便浮起清甜的桃香。这里是北京市平谷区,22万亩桃园正值采收旺季。在这处“大桃之乡”,种植着300多个品种的桃子,光是核心品种就超过了60个。

作为北京市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平谷大桃”早已成为首都的一张“中华名果”名片,也以独特的“Da Tao”之名走向世界。就在本月上旬,260箱产自平谷区峪口镇的精品大桃通过跨境电商发往新加坡,首次试水东南亚高端水果市场。这批桃盒中垫着两张物理保鲜纸,承载着的则是高校科研技术成果转化为的专利——室温条件下,能够让大桃保鲜储存10天左右。

从“卖口味”到“卖风景”“卖文化”,再到“卖标准”“卖科技”,平谷用一颗小小桃子撬动了“农文旅”融合的大产业,解锁了一条乡村振兴的“甜蜜桃香路”。

注入“科技味”,尝起来更甜

“过去论筐卖,现在论个卖。”北京谷力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建春捧起一枚拳头大的桃介绍,“单果直径不低于8厘米、糖度不低于13度,表皮平滑、颜色悦目,标准化下的出品经得起市场检验。”

“平谷大桃的大部分耕种土地位于山前,土壤属于微酸沙质,且富含微量元素,透水性好,抗涝性强,平谷地处暖温气候带,日照充足、雨热同期,每年6至8月是大桃生产的关键时期,都能为大桃生长发育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平谷区委农工委委员、果品服务中心主任喻永强介绍到,除此之外,平谷区地下优良的水质,也为大桃的生产提供了优质安全的水资源。

果大、色艳、味浓、甜度高,平谷大桃的优异品质和特色风味不只是得益于天时地利,更重要的在于种植技术的不断赋能。近几年,平谷大桃的甜蜜中,正在不断被注入“科技味”。

2019年起,平谷区推动政产研“金三角”模式落地,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及食品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以种质研究为核心,构建具备种苗繁育、机械装备、技术集成等功能的大桃全产业链体系,制定涵盖品种、树形、施肥、植保、分选等类别的69项技术标准,总结推广六大类74项大桃管理技术,致力于在都市里种出农业科技新天地。

据北京市平谷区果品产业服务中心科技科负责人王东峰介绍,平谷还携手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传承老口味、留住鲜口味、创新新口味”的口号,引导农户采用有机肥替代化肥,优质果率不断提升,整体生态环境基础不断向好。目前,平谷大桃拥有圆桃、蟠桃、油桃、水蜜桃四大系列300余个品种,已形成早、中、晚熟合理搭配的露地大桃规模生产,结合设施科学栽培,从6月到9月均可采摘到优美的鲜桃。

打造“桃花坞”,游起来更爽

平谷大桃的香气,不仅飘散在消费者的餐桌前,同样也藏在如诗如画的山野之间。在平谷区大华山镇梯子峪村的青山环抱中,有一处地中海风民宿与周围的桃林完美交融。“多慢桃花坞”正如一颗明珠镶嵌于此,见证了小山沟中的村庄如何走出一条生态与人文并重、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致富之路。

这处桃花坞看似是一片山野花园,其实是北京市农业投资有限公司依托旗下政府引导基金,结合“花园城市”理念,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政策指导下,打造的“三产融合”示范项目。

北京六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多慢桃花坞项目投后负责人唐泽告诉记者,过去平谷更重视“卖鲜桃”,但单纯的水果生意季节性强、附加值低。在“农文旅融合”的新思路下,桃花坞通过“智慧果园+桃产品深加工+乡村休闲旅游”打通三产产业链,以桃花节为切入点,打造集采摘、民宿、研学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线路,让这处现实中的“世外桃源”长年开门迎客,游人可以在这样的诗意田园中四季“爽玩”。

随着桃花坞项目的入驻,闲置的民宅和果园资源被盘活,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每年40万元的租金、100万元的工资性收入,以及65万元的果园租赁收益。此外,项目还提供了30个就业岗位,带动100名村民实现本地就业,人均增收2万元。大伙儿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有村民开玩笑说:“以前是‘种一季桃,等一年收’,现在是‘月月有活干,家门口挣钱’。”

从一颗果子出发,平谷的“桃文化”还在向更远处外延。依托农业中关村现代食品营养谷,平谷深入开展桃胶、桃叶、桃花酒等产品研发和应用,进一步提升大桃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开发出桃花扇雪糕、桃花普洱茶、桃木工艺品等丰富多彩的桃文创产品。这些能带走的“桃文化”,成为平谷大桃的“移动招牌”,走向五湖四海。

“保味”也“保鲜” 卖起来更顺

枝繁叶茂见岁华,仙桃累累映朝霞。一年年“北京平谷鲜桃季”的接力开启,印证着平谷大桃品质与品牌价值的双提升,它们的独特魅力也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为满足更广大的“尝鲜”需求,平谷构建了线上线下融合的分级分类销售体系。优化市场信息和交易环境,瞄准本市和外地重点批发市场,组织农民合作社进入大型商超和社区,通过产地直采、产地直播、产地直发等新形式,让大桃深度融入市民“生活圈”。

2018年起,平谷还推动实施“互联网+大桃”工程,不断拓宽线上销售网络。与生鲜垂直电商建立供货联系,入驻大型电商平台,开设“平谷馆”销售专区,已覆盖全国众多省区市,300余个城市可次日到达。2024年,平谷大桃线上销售达1.1亿斤,占比35.6%,预计今年这一数字将突破40%。

平谷大桃已然享誉全国,如何将一颗颗饱满莹润的果子送达各地,保鲜又成为了首要问题。为此,平谷区积极对接物流货运企业和各农业合作社,深入果园精准把握桃农需求,量身定制陆空联运运输方案。大桃从果园由陆路运输至航空物流货站,飞抵目的站后,衔接地面运输送达指定地点。全流程门到门的服务精准解决了农产品传统运输中的难点痛点,不仅省却中间环节,降低桃农运输成本,更极大地提升了物流效率。

而在今年走向新加坡市场的平谷大桃跨境运输流程中,平谷区本土企业联合高校研发的“智鲜守护”物理保鲜纸技术立下奇功。经测试,在室温情况下,在包装箱底部和果品上方各铺设一张物理保鲜纸,可以让平谷大桃保鲜储存10天左右。相关食品包装材料涂层也已得到国标、欧盟安全认证。在这小小的一张纸背后,是平谷农业中关村以科技创新应用,为优质农产品走出去提供的坚实保障。

从“养活一方人”到“致富一方人”,从“提篮小卖”到“云端全球”,一条从平谷走出的 “甜蜜桃香路”,正是中国乡村振兴的缩影。这颗小小的桃子,承载着花美果甜、产兴人旺的故事,也映射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图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