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城市 > 文化旅游

从《华阳国志》看1600年前崇州风貌

时间:2025-07-07 浏览:

如今,崇州已经成为成都人熟悉的“都市后花园”,而翻开中国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一段1600年前的“崇州全域旅游攻略”惊艳现世。执笔者常璩,是四川省已评选出两批历史文化名人中,唯一标准的“成都户口”。作为生活在“蜀中之蜀”“天府粮仓”崇州的先贤,他以“沃野千里,号为陆海”盛赞故土,更在志书中详载交通路线、风景名胜与特色物产,堪称史上首位“家乡文旅推广大使”,为自己的家乡写下了沉浸式的推介词。

崇州怎么走?精准定位“成都后花园”

“江原县郡西,渡大江,滨文井江,去郡一百二十里”——这段记载清晰标注了崇州(古称江原)与成都的方位关系。文中“大江”即现金马河,古人以百二十里为距,今日崇州已成为成都半小时交通圈内的“都市后花园”,古今地理坐标在此奇妙重合。

到崇州玩什么?青城山曾属崇州版图

“有青城山,称江祠”的记载揭示重要历史变迁。常璩笔下,如今享誉世界的青城山景区当时属江原(如今的崇州)管辖,就像如今成都人喜爱的街子古镇,也与青城山毗邻。

到崇州买什么?高端布料远销西域

“安汉上下、朱邑出好麻、黄润细布,有羌筒盛。小亭有好稻田”:“黄润细布”是江原出产的一种高档面料,曾经远销西域;“小亭有好稻田”则说明崇州在古代就以出产优质的稻米而闻名。

“东方常氏为大姓。文井江上有常堤三十里,上有天马祠”:“天马祠”是当时的百姓需要健壮的马匹在山路上驮运货物,从而立庙进行祭拜,并尊称为“天马”,也形象地体现出江原作为物资集散和交通枢纽的地位。

从“黄润细布”的奢侈品到“小亭好稻”的烟火味,常璩笔下的崇州,已然构建起吃住行游购娱的完整旅游体系。这部成书于东晋的“深度游指南”,正以跨越千年的鲜活笔触,为“天府粮仓”崇州续写“陆海”传奇。(唐国芳 文/图 崇州市委宣传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