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陕鄂黔五省市联手成立“巴文化区域协同发展联盟”,以四川宣汉罗家坝遗址为核心,开启巴文化国际推广新篇章。5月15日,联盟在宣汉罗家坝遗址博物馆正式启动,通过文物共护、文旅融合、学术合作等机制,推动巴文化“抱团出海”。
随着一面印有巴文化图腾的旗帜在四川宣汉冉冉升起,这场以“让世界看见巴文化”为主题的活动,不仅拉开了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的大幕,更宣告泛巴区域文旅协同迈入创新时代。
在罗家坝遗址博物馆内,一枚刚出土的东周铜印引发关注——这仅是宣汉巴文化“宝藏库”的冰山一角。自1999年起,罗家坝遗址历经9次考古发掘,累计出土3000余件珍贵文物,最新发现的36座东周墓葬中,铜印数量刷新纪录,或将改写巴人文明史。
“联盟要做的是让文物‘活’成世界语言。”达州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王通接过联盟旗帜时表示,未来将联合五省市推出巴文化主题国际巡展,并打造跨区域文旅线路。现场发布的《巴文化主题游径》已规划多条秘境路线,串联起川东北巴山夜雨、重庆巴蔓子将军墓、湖北清江巴人故里等IP。
如何让沉睡的巴文化“圈粉”年轻人?宣汉亮出硬核答卷:
一是,学术顶配:北大、清华、川大等高校专家组成“最强智囊团”,联手三星堆、金沙遗址博物馆解码巴蜀文明基因; 二是,文创出圈:兽面纹变身炫酷滑板,巴式短剑化作国潮书签,52款文创产品年销量破百万;三是,思政课破次元**:博物馆里开讲“青铜战争史”,3家单位凭沉浸式展演斩获优秀奖。
作为联盟发起者,宣汉显然手握“王牌”。随着罗家坝遗址博物馆466件文物完成定级(含9件一级文物),这座全国最大巴文化专题馆已成文化地标。而川东北与重庆的“双城文旅CP”、陕鄂黔的特色资源注入,更让区域竞合充满想象。
“巴文化不是一地专属,而是整个长江文明的瑰宝。”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岳志勇指出,联盟成立将打破行政壁垒,未来或推动巴文化遗址联合申遗。
眼下,五省市已建立文物共护、客源互送机制,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复兴运动正悄然启幕。(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