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城市 > 文化旅游

让1+1+1>3,临沂兰山解锁“商文旅”融合密码

时间:2025-05-09 浏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宗兆洋

春日沂河烟波浩渺,商城灯火璀璨生辉。在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五一”小长假的消费引擎被彻底点燃。上午,游客们在王羲之故居开启一场“翰墨承夏 曲水流觞”的书韵之旅;下午即可步入临沂小商品城,“乐淘淘”挑选自己心仪的箱包饰品,待到夜幕降临,“夜画琅琊”行进式游船演艺尽显沂蒙大地独有的水韵风情。作为中国商贸版图的一颗明珠,近年来,兰山区坚持以“商文旅融合”为引擎,通过场景重构、业态创新、服务升级,将传统商贸市场转化为沉浸式旅游目的地。以“商城即景区、购物即旅游”为理念,这片商贸热土正在实现“1+1+1>3”的乘数效应。

破界而立:从“批发之城”到“3A级景区”

“东西好多,买也买不过来,没想到批发市场还能这么好玩,既像逛景区又像逛展会!”就在前几天,“游灯火兰山 赶中国大集”千人旅游团的到来,为兰山“五一”消费热潮拉开了序幕。来自南通、杭州、天津、盐城、嘉兴等 9个城市的1200名游客走进临沂小商品城,沉浸体验到了“进货式”的快乐。

提起临沂小商品城,“行家就去入货,游客市民就去休闲放松”已经成为大家对其的第一印象。通过商文旅“一条龙服务”持续引流消费,这里正在将传统市场转化为体验式消费目的地:引入“琅琊剪纸”等非遗代表性项目打造传习驿站;集聚动漫潮玩、国潮文创等新业态,吸引Z世代打卡消费;全新游客服务中心配备咨询台、母婴室、休息区、行李寄存等服务设施;支持线上包邮发货,让游客在采购的过程中解放双手,轻松购物……一系列创新举措持续将文旅流量引入市场,有力释放了消费潜力。

这种将商城焕新“景区化”的变革,正在重塑兰山区的商业文旅版图。

如今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市场需求与消费趋向也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近年来,从“买全国、卖全国”的商业地标,到“逛商城、赏文化、享生活”的旅游目的地,兰山区也在通过系统性改造和创新性实践,“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商赋能”为理念,推动传统批发市场向“景区化、场景化、沉浸式”转型。

以临沂商城来说,立足商贸物流优势,按照“商城即景区、商铺即景点、购物即旅游”理念,根据A级景区质量评定标准,提升改造中国国际食品城、华丰国际服装城、中国教育用品采购基地等15处市场,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配套完善游客服务中心、洗手间、导引标识、停车场等设施,丰富拓展观光游览、文化休闲、情境购物、场景消费等功能。

目前,华丰国际商贸城、临沂进口商品城、中国酒店用品城等3家市场已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中国临沂小商品城、华丰国际商贸城获评省级旅游休闲购物街区,成为全国实现“市场-景区”双向奔赴的县域样本。

文化赋能:从“买卖关系”到“情感链接”

商业领域,主要有“货、场、人”三大元素,以前的商铺更多关注“货”和“场”,如今则更多地关注人文感受。

对兰山区而言,打造“商文旅融合样板市场”的核心,在于构建“有温度的商城”,让文化基因渗透商品消费全流程,使每一次消费都化作文化体验的邂逅。通过非遗活化、场景重构与业态创新,该区正推动传统市场从“交易空间”向“文化共同体”跃迁,成为承载文化记忆的情感纽带。

比如,传统文化“老手艺”蜕变为撬动消费的“新IP”。在华丰国际商贸城的非遗文创区,梵椿香包店铺内融合鲁绣技艺的香囊引得游客频频驻足,甚至还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教学DIY体验。以沂蒙山地区鲁绣撞色配色为灵感,该店铺推出的系列刺绣、香包与香囊等产品,既保留传统针法的细腻质感,又契合年轻消费者的审美偏好。对商户来说,非遗刺绣不仅提升了产品溢价空间,还能让顾客感受到“手中有艺、心中有史”的文化共鸣,不少游客将其作为“可带走的沂蒙文化符号”。

比如,让游客从“走马观花”的过客转变为“深度共情”的参与者。走进中国酒店用品城的临沂金亿家酒店用品有限公司,1.2万平方米的展厅内,10万种商品琳琅满目。在其打造的以婚礼为主题的3个不同场景化6D展厅里,从灯光到场景布置,再到融合所有婚礼用品,舞台效果让顾客能够身临其境,进行“沉浸式”购物。临沂庆宇星汇酒店用品有限公司的厨房6D样板间,则是还原了家庭烹饪场景,立足餐具和厨房设备产品,该公司不仅与国内知名餐饮、酒店集团建立合作,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产品远销南非、尼泊尔等国家。

比如,毗邻文旅地标构建“双核联动”消费生态圈。在临沂进口商品城,依托毗邻临沂市美术馆、书圣阁等文化地标的独特区位优势,为商品城注入了浓厚的艺术气息与历史底蕴,成为兰山区商文旅融合的“国际会客厅”,形成“观展—逛馆—体验—消费”的闭环生态。这里的俄罗斯、韩国、伊朗等国家馆、品牌馆和跨境免税体验馆等,售卖产品涵盖进口美妆、食品、奢侈品等10大品类,包括糖果、饼干、巧克力、红酒、伏特加等,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前来选购。不少商户表示:“我们希望游客不仅能在这里买得到好东西,更能带走一段难忘的文化记忆。”

服务升级:现象级可持续”的跨越

商文旅融合的长效发展,离不开“硬设施”与“软服务”的双重支撑。兰山区构建的“信用筑基、交通优化、服务提质”三维体系,正在实现从短期引流到长效经营的质变。

信用体系筑牢消费基石。兰山区创新开展“美德信用积分金融转化”活动,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体+消费者监督”三方协同,由市场主办方严格按照评分标准,根据商户的具体情况,对市场内商户的合法经营、经营状况、安全生产、公平交易、争先创优、表彰荣誉、社会贡献、文明创建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这种以文旅标准优化服务的形式,不仅让商户从单纯吃“批发饭”拓展到吃“文旅饭”,也推动兰山区形成了“崇德向善、守信重义”的文明新风,打通了基层善治与市场经济的价值通道。

交通网络激活全域消费。为了缓解“五一”交通压力,兰山区实施“停车扩容、公交接驳、动态导流”三位一体交通保障,免费开放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58处、5073个泊位,覆盖核心景点及街区周边区域。同时增加通往景点、商圈的公交线路频次,延长夜巴士运营时间,以免费政策促进绿色出行。临沂公交集团更是以“游购联动”为目标,推出了3条赏花专线,其中N2和N5公交连接商城与景区,成为游客转化为顾客的直通车。一系列举措让商户们连连称赞:“以前担心游客‘来了就走’,现在有了公交专线,他们就能多逛几个市场!”

亲情服务营造暖心体验。树牢“游客至上”的理念,兰山区深入推进文旅行业“亲情沂蒙”旅游服务规范培训,以更加专业、更加热情的姿态迎接游客。凝聚机关、企业、社会等多方合力,在热门景区、网红街区、游船码头等12处关键点位设置文旅志愿服务站,强化志愿者亲情服务意识,为游客提供咨询引导、行李寄存、应急药品等多项服务,营造“宾至如归、温暖如家”的体验氛围。

从“买全国、卖全国”的批发之都,到“逛商城、品文化、享生活”的体验之城,兰山区的商文旅融合实践,本质是对“人、货、场”的重新定义:商品不再是冷冰冰的货物,而是文化叙事的载体;市场不再是单纯的交易空间,而是情感共鸣的场域;消费不再是简单的买卖行为,而是文化体验的旅程。

兰山区正在书写的,不仅是一份亮眼的消费答卷,更是传统商贸城市转型升级的“兰山范式”。当商业根植文化土壤,当服务成为发展基因,“1+1+1”的融合势能,终将绽放出超越物理叠加的无限可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