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抗洪中,谁冲在最前头?”
“是党员,是干部!他们身先士卒,我们就义无反顾。”
这个夏天,我省多地尤其是黔东南州和黔南州遭受洪涝灾害,从抗洪抢险到灾后重建,党员干部始终冲锋在前,让广大群众信心倍增,共同筑起生命防线。那些穿行浪尖的身影、托起生命的双手、扛起希望的肩膀……一个个温暖瞬间和感人事迹化为精神堤坝。
6月24日,消防队员在黔东南州榕江县展开救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晓波 摄
筑起永远冲不垮的“堤坝”
7月1日清晨7点30分,细雨绵绵。
一场特殊的“七一”升国旗仪式在黔东南州榕江县消防官兵驻地操场上进行。
说特殊,是因为当天在一起为党庆祝104周岁生日的消防官兵来自全省各地,且大部分是凌晨两点半才从抗洪救灾一线轮替下来。
“哪里有危险就去哪里,我们永远出现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6月24日以来,黔东南州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副主任何力对每次出任务的消防队员都说着同样的话。
向险而行,党员干部迎难而上。
6月24日一早,洪水漫溢,在榕江县丰乐社区辣子寨片区值守的消防救援站站长王彪,一边疏散人群,一边涉水救人。
“水涨得太快,被困楼梯的人很多。”他把自己泡在水里,从上午7点开始转移受困群众,持续到第二天凌晨2点,手脚都出现了水肿。
6月24日,消防队员在黔东南州受灾区救助受灾群众。 (黔东南州消防救援支队供图)
大灾大难践行初心使命,大战大考展现忠诚担当。
“别怕,我们来了!”6月24日上午11点,河水突然漫过从江县丙妹镇大融村村口涵洞,汹涌灌入村内,情况十分危急。
小融村党总支副书记吴鲁杰立即调集在村党员组成突击队,分片包干,挨家挨户搜救,重点保障老弱病残。
当赶到村民韦补你(少数民族音译)家时,浑浊的洪水已经涌进堂屋,且水位正快速上涨,行动不便的韦补你坐在轮椅上,一旁的老伴紧攥着他的手,两人脸上满是无助。
“韦叔,别怕,我们来了。”吴鲁杰第一个冲进屋内,与4名队员一道,从齐膝深的积水中稳稳抬起轮椅,将老人安全转移至临时安置点。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抢险一线,大家不分地域、不分岗位、不分男女,心怀大爱、共同奔赴。
6月24日,从江县公安局民警将受灾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卢忠南 摄
转移群众、搬运物资、清理淤泥……黔东南州从江县洛香镇民兵女排长林沙沙总是冲在最前面。“抢险救援不分男女,我是排长,肯定要带头干,当好表率。”
23小时不间断长途奔赴,上海山峰应急救援队54名队员,第一时间冲进已是“孤岛”的杨家湾村开展救援,20条冲锋舟不停运转,运输志愿者和工具,同时还要保障电力工人进行抢修。
前两天还在武汉体育学院毕业典礼上戴着学士帽和父亲视频的榕江县学生林进标,从新闻中看到家乡遭遇洪灾后,马不停蹄赶回榕江加入志愿者队伍,与父亲一道上演了“抗洪父子兵”的动人场景。
村民在忠诚镇临时食堂准备盒饭
见证合力渡难关的“力量”
7月1日11点30分,距离榕江县城约7公里处的忠诚镇临时食堂已收到1.3万余份午餐盒饭订单。
“目前已经陆续送出2000余份,争取让救援一线人员尽快吃上热乎饭。”忠诚镇工作人员赖嘉佳手里拿着当天午餐出餐统计台账,有序安排运送。
记者走进这个由忠诚镇村民自发组织,搭建起来的临时食堂,正值饭点,摘菜区、洗菜区、切菜区、炒菜区,以及打包区,300多名自愿帮厨的群众,流水化作业,忙碌而有序。
围着灶台连续干了6天的吴开福说自己每天晚上膀子都抬不起来,63岁的他还是坚持每天按时到岗。“这点困难算个啥,我可是党员呢。”吴开福一脸骄傲。
食堂每天负责早、中、晚三餐,平均每天送出餐食3万份以上。
6月26日,村民在榕江县忠诚镇一处后勤伙食保障点炒菜。王炳真摄(新华社发)
后厨是无声的战场,更是防汛救灾的坚实大后方。6月25日以来,榕江县成立后勤保障组,负责住宿、餐食、物资调配等后勤保障工作。其中,动员未受灾的乡镇(社区)自发组建临时食堂配送餐食,保障断水断电点干部群众和一线抢险救灾人员餐食。
同样遭受洪灾的丹寨县,党员干部徒步运送物资的故事令人动容。
6月28日,丹寨县遭遇特大暴雨,引发洪涝灾害。排调镇发生严重塌方、房屋垮塌,部分区域电力中断,当地群众面临“缺粮、缺水”困境。
“我们村有23人在瓦厂避难,物资告急!”当天11时,排调镇岔河村党支部书记王平华的一通求助电话,让在排调镇人民政府工作的党员马驰、退伍军人王长江与潘仕再三人心急如焚。
物资运送小队支援岔河村
连日降雨导致通往岔河村的道路塌方不断。几人对路线地形不熟,当即决定叫上在镇工作十余年的王珍荣同行。“我身为党员,又是排调人,这种时候不上谁上。”排调镇政府党务政务服务中心(退役军人服务站)王珍荣迅速回家拿上镰刀就出发了。
从排调镇到岔河村约12公里,平日车程仅需30分钟。但那天,4人平均负重30斤,足足跋涉了3小时。沿途塌方密布,王珍荣带头用镰刀砍下树枝,破路开道。
瓢泼大雨让肩头的物资越发沉重,但想着等待支援的村民,4人互相鼓劲,咬牙爬过了一处又一处塌方点。15时许,终于抵达目的地。
“遇到灾难,冲锋一线,是党员的责任。”马驰说。
6月29日,南方电网贵州安顺供电局的抢险人员正在对10千伏柳内线小区变台设备进行细致清洗,同步协助当地居民清理街道杂物,争分夺秒为后续安全送电工作夯实基础。易黎 摄
鼓起重建家园的“信心”
贵州移动榕江分公司抢修人员张金成刚刚抢修回来,随手从桌子拿上一份盒饭,蹲在门边大口吃起来,脸上的汗水一直流到了脖子上。
6月24日,洪水大量涌入,榕江全县1030个基站,受灾基站达680个,通信断了,榕江也“聋”了,榕江分公司迅速成立了4个党员突击队,分赴各地开展基站抢修。
同时,将党员活动室转化为临时调度室,从州移动公司调配工作人员24小时对各基站恢复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这里就是抢修人员的‘眼’,可以随时监控每个站点恢复情况和运行情况,至7月1日中午,全县基站已恢复91%以上。”调度室工作人员杨梦丹说。
在这场与洪水的较量中,各地日夜奋战,加快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抢修,全力推动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南方电网公司工作人员正在给排涝机器人接上排水管,准备为地下停车场排涝。龙定锦 摄
“报告指挥长,7月1日凌晨3:23,10千伏都坝线全线复电。”7月1日,在黔南州三都自治县南方电网都江抢险救灾前线指挥部,好消息传来。
断电就意味着城市“停摆”。6月24日,都匀供电局进入三都自治县的重灾区都江镇,“党员突击队”带领一线战斗人员斗雨天、战泥泞,为恢复供电排除万难。
前有洪水阻隔,旁有滑坡阻滞,靠人运送物资无异于痴人说梦,但抢险救灾就是和时间赛跑。都匀供电局利用载重无人机,将导线、金具、瓷瓶等电力抢修物资精准投放至线路故障抢修点。
6月24日,榕江县城停电户数接近80%,涉及7.5万户。
“尽快实现县城通电,让户户亮、村村通。”贵州电网公司副总工程师,带队副总指挥长金学军告诉记者,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安排2400名抢修人员开展户外抢修,已成功恢复8栋楼宇及6个小区的生活用电。
在此次洪灾中,榕江县古州镇是重灾区之一。街道上,到处是淤泥,严重影响了交通。
武警官兵清理道路淤泥。侯鲁晋 摄
7月1日,天气炎热,在县城将军路的古州牌坊附近,齐踝深的淤泥泛着青灰色,烈日下蒸腾着酸腐的水汽。30余名武警战士挥舞着铁锹,汗珠顺着脖颈滚进衣领,在后背洇出大片汗渍。
“从6月25日开始,我们就开始一边救援,一边清淤。”武警黔东南支队政治工作处副主任杨仁栋介绍,在清理贵州村超球场时,淤泥厚度有五六十公分,里面杂物较多,给清理工作带来难度。尤其是在清淤泥过程中没有设备,全靠战士双手处理。
重建家园,群众也积极加入。古州镇丰乐社区居民蔡晓敏、村超网红“西瓜妹”已经连续参加清淤工作三天,“西瓜妹”还临时建了几个朋友圈,组织人员到杨家湾清淤。“榕江是我们的家,我们也希望尽快让家园恢复,大家过上正常的生活。”
一条条道路全力抢通、一束束信号重新恢复、一盏盏灯渐次点亮,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用担当抚平风浪,用真心守护家园,用事实告诉所有人:一切艰难险阻,我们定能战胜!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孙蕙 华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