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各地新闻

河南发布紧急通知 要求加强防汛巡查防守及人员转移避险工作

时间:2025-07-01 浏览:

河南进一步加强防汛巡查和人员转移避险工作

6月30日至7月1日,河南北中部、西部出现阵雨、雷阵雨,洛阳、郑州、开封、平顶山、南阳等地部分县(市、区)出现暴雨、大暴雨,最大小时降水量为西峡县太平镇99.8毫米。7月1日,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加强防汛巡查防守及人员转移避险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通知指出,我省已进入主汛期,局地强降雨过程频繁,山洪地质灾害多发重发,需有效防范各类洪涝、山洪地质灾害等风险。要进一步压紧压实防汛责任,严格按照党政共管、逐级包保的要求,将防汛责任层层压实到基层最末端,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络,确保到岗到人。各级包保责任人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组织做好隐患排查、群众转移、抢险救援等工作。要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制度,强化信息报送。

通知强调,要强化监测预报预警。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确定区域雨量、水位等山洪灾害转移预警指标,提早会商研判,延长预见期,为紧急疏散群众、撤离转移赢得更多时间。要落实直达基层责任人的“叫应”机制,运用多种手段确保预警信息传递到户、到人。

提前转移避险,是避免人员伤亡的关键举措。通知要求坚决果断落实转移避险措施,提前向受威胁区人员发放山洪灾害防御“明白卡”,明确转移避险责任、转移对象、预警信号、转移路线、避险安置点等;及时组织人员转移,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群体要“一对一”提前转移避险;加强属地与条线部门协作联动,强化辖区内外来人员管控,全面掌握出差、旅游、施工等外来人员信息,纳入转移避险范围一并管理。

同时,要严密跟踪转移情况,查出发、查途中、查安置,掌握是否存在人员未转移、转移困难等问题。应当转移的人员不服从转移命令、经劝导或警告后仍拒不转移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依法采取必要措施将其带离受威胁区域。

省防办还对全面开展巡查防守和隐患排查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加强地方政府和行业部门协同联动,对风险隐患再梳理、再排查,将新发现的隐患点纳入监测预警范围。组织人员开展对河道沿线巡堤查险,对有人员居住、活动的厂房、住所等重点排查清理。加密对山洪沟口等薄弱区域的巡查防守,加强对河道水库、桥涵隧道、通信、电力等重要基础设施隐患排查,聚焦河道边工矿企业、临山临沟房屋、尾矿库、网红打卡地等重点区域,切实找出风险、查出隐患,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强降雨来袭!河南交通系统594支应急队伍、2.7万人严阵以待

近日,河南省遭遇强降雨天气,河南省交通运输厅迅速行动,全面落实预警“叫应”、监测调度、风险排查等防御措施,确保全省路网运行总体平稳。截至7月1日9时,省内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未接报人员伤亡事故,未启动应急响应。

精准预警,直达一线

针对本轮强降雨,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强化与气象部门会商,每日3次滚动研判天气影响,并通过河南省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发布预警信息4.2万余条,提醒驾驶员安全行车。同时,依托三级预警“叫应”机制,直接推送至公路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部门负责人、班组负责人、包保责任人、路长(桥长、隧长、坡长)等9类重点防汛责任人及865个施工驻点“吹哨人”,确保预警响应迅速、处置及时。

科技赋能,实时监测

据了解,河南省全面强化监测调度,强化桥梁、隧道、高边坡健康监测系统运用,加大省路两级实时监测,持续做好强降雨期间重大基础设施监测预警。同时,通过全省公路智慧系统、高速公路“融合通信”系统,每小时开展一次全省路网巡查,重点加强G40沪陕高速、G55二广高速等暴雨影响路段的动态监控。高速公路“融合通信”系统实现实时调度,确保风险路段早发现、早管控。

严查隐患,分级管控

河南交通系统动态更新“一个清单”,坚决把牢“五个关口”(预警关、巡查关、管控关、力量预置关、告警阻拦关),对豫西、豫北等重点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落实汛期安全管控35条硬措施,对高风险路段实行三级“包保”责任,1120余名包保责任人、5800余名联络人一线驻守,根据雨情采取限行、封闭、限速、限车型、安全提示等分级管控措施。

力量前置,快速响应

截至目前,全省交通系统已组建594支应急队伍、2.7万余人待命,储备客货运车辆3459辆,船舶361艘,大型救援装备3563台,依托在建工程项目组建224支、7153人应急救援预备队。平顶山、南阳等受影响地区配强配足应急力量,确保一旦突发险情,能够拉得出、救得下、抢得通。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江表示,下一步,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将严格落实应急保通“321”机制,紧盯暑期汛期风险,强化重大基础设施巡查和24小时值守,全力保障群众出行安全。

来源:河南日报(记者 黄岱昕 郭北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