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智慧大棚作为现代设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其科技魅力。智慧大棚,顾名思义,是融合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现代化温室设施。
智慧大棚采用了物联网传感技术、云平台、大数据计算中心和智能装备研发技术等一系列前沿科技,实现了作物生长环境的智能化、精准化控制。通过在大棚内安装各种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温度、湿度、光照、土壤pH值等关键数据,并通过云平台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则让智慧大棚的管理更加科学、高效。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挖掘出作物生长规律、病虫害防治策略、市场需求预测等关键信息,为种植决策提供有力支持。而人工智能技术则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自动生成最优的种植方案,并通过自动化设备精准执行。
智慧大棚的应用场景十分广泛,不仅适用于果蔬种植,还可用于花卉、药材等作物的生产。据中国新闻网消息,在酒泉肃北县,智慧大棚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引进先进种植技术和智能装备,当地的果蔬产业实现了品种结构的优化和品质的提升。同时,智慧大棚还推动了农业产业化项目的落地建设,吸引了众多龙头企业的入驻,进一步提升了果蔬产业的智能化、数字化水平。
肃北县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和招商引资政策,培育打造了一个集反季节蔬菜种植、优质蔬菜订单生产、优质果蔬种苗繁育、农业科普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产业园。通过智慧大棚的建设和应用,肃北县实现了大棚果蔬种植的“四季生产、反季种植”,为当地农业增效、助农增收开辟了新的途径。
据环京津新闻网消息,衡水市在打造“智慧果蔬”方面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大力推进智能化工厂育苗中心建设,打造集约化、智能化、多元化的育苗基地,衡水市成功推动了果蔬产业链条的延伸和品种的更新换代。同时,衡水市还积极引进和推广高效栽培、果蔬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新技术,以科技创新破解传统农业效益低下的问题。
在冀州现代农业示范园蔬菜大棚内,嫩绿的黄瓜挂满藤架,番茄、辣椒、茄子等各类菜苗正茁壮生长。“蔬菜长得好,多亏大棚里的‘黑科技’。”园区工作人员张佳鑫说,智慧大棚通过手机APP就可调节起施肥量、给水量、温度等数据。
在园区指挥中心,一块巨大的LED屏格外引人注目,各个温室内的温度、光照等数据一目了然,技术人员正实时查看各种设备的监测情况并作出预警分析。
“这里是我们的指挥中心,也是园区的‘智慧大脑’。”园区工作人员刘慧介绍,园区采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精准获取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以及水肥利用、土壤pH值等数据,再根据这些数据“智慧种植”。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这里的物联网智能远程控制柜还能根据环境和蔬菜长势,自动补光、通风、换气。(许鹏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