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浩程:苹果树下的青春答卷

高域新闻网

2025-09-02 来源:农民日报

“苹果熟啦。”秦浩程指着今年第一批丰收的苹果微笑着说。这个戴着黑框眼镜、笑容腼腆的28岁年轻人,是山东省招远市毕郭镇同茂生态园的主要负责人,经过5年运营,他与苹果结下了不解之缘。

会计专业出身的他,与苹果的缘分始于一次偶然。2019年刚毕业的秦浩程,和众多毕业生一样在求职路上迷茫徘徊。一次机缘巧合,他入职了毕郭镇一家果园,担任苹果园基地经理。朝夕相处中,红彤彤的苹果让他产生了浓厚兴趣,种果树的想法在心里悄然生长。工作之余,他开始废寝忘食地钻研农业知识。

让秦浩程决心扎根苹果产业的,不仅是对果实的喜爱,更有对家乡产业的责任。“烟台苹果的含金量摆在那里,但毕郭镇的苹果行业却在渐渐萧条。”他感慨,“我觉得这个行业需要年轻人填补进来,你不填补进来的话,产业链会慢慢断掉。”

带着这份决心,当秦浩程把想法告诉家人时,没想到家里人都全力支持他的决定。面对朋友“家境不错为何还让孩子受苦种苹果”的不解,他的母亲李晓霞坚定地回应:“我们家孩子如果能把这个事儿做成,就能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到农业中来。”2022年,经过考察,秦浩程在毕郭镇滕家村承包了1000亩果园,正式开启了他的苹果人生。

然而创业之路远比想象中艰难。“真正伸脚进来自己干的时候,才发现以前学的知识都不够用了。”秦浩程苦笑着回忆。“金龟子成群啃食苹果花,一棵树上能有五六十只,基地所有人一天只能抓1000多只”“八九月份苹果未成熟就下落是最头疼的问题”“4口井最深的一口打了295米,最浅的一口打了258米,总出水量也不到20立方米”……重重困难接踵而至,但秦浩程从未想过放弃。向农艺专家请教,跟着视频学习种植技术,光学习笔记就攒了厚厚几本,秦浩程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为改良土壤,他反复试验创新施肥方式,精准补充土壤中所缺少的微量元素。“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平均一亩地果树能套1.5万个果袋,丰产期亩产超5000斤。”秦浩程骄傲地说。

“现在果园里到处都是实打实的‘硬设备’。”秦浩程指着果园里的先进设备说,语气里满是自豪。预应力水泥柱搭起的搁架系统稳稳地托着果树,防雹网如同大伞一般笼罩着整个果园,水肥一体化设施更是精准又省力……“看着幼苗长成枝繁叶茂的果树,再挂满沉甸甸的果实,整个过程特别有成就感。”谈及此处,秦浩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丰收带来喜悦,也带来新的挑战。去年果园总产量激增,恰逢市场行情波动,传统渠道难以消化库存。“必须搞自产自销才有出路。”秦浩程果断转战电商,在多个平台上开设网店。“效果还不错,最多时一天卖出1000单。”秦浩程开心地说。今年1月,打造的“烟台苹果霞姐”账号,凭借视频的真实与反差,迅速得到网友们的喜爱,滞销的苹果很快售罄。

从对未来迷茫的毕业生,到扎根土地的“新农人”,秦浩程在苹果树下找到了人生答案。他用热情灌溉土地,用知识培育果树,用创新开拓市场。谈及未来,他指着正在施工的地方说:“这里要建成3000平方米的分拣车间,为扩大电商销售规模做准备,让新鲜苹果更快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份与苹果的奇妙缘分,正不断书写着属于青春与土地的动人篇章。(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嘉琪 吕璐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