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风物丨阳山水蜜桃:蜜桃故里八百年 火山滋养玉露甜

禾成网

2025-08-05 来源:环球网

盛夏的无锡城西阳山镇,空气中浮动着水蜜桃的甜香。轻捏一枚熟透的水蜜桃,薄皮下涌动着蜜汁,只需一根吸管,琼浆便滑入喉间,这是阳山人每年七月的日常。阳山水蜜桃,被《华尔街日报》称为“世上最美味的桃子”,其秘密藏在四亿年的火山岩与八百年的农耕智慧之间。

阳山水蜜桃的卓然风味,始于一场远古的“意外”。安阳山,华东唯一的火岩层山,1.4亿年前火山喷发的灰烬,堆积成富含微量元素的特殊土壤。这里北临长江,南滨太湖,气候温润,年日照超3000小时,湿度稳定在70%左右。六月雨水丰沛,七八月阳光炽烈,山间水蜜桃在阳光雨水的共同滋养下成长为独一无二的“水做的骨肉”。

阳山桃香穿越了时光,早在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陆墟桥的石刻上便留下“雁齿云排红迷桃岸”的记载,见证着桃林与村庄的共生。明万历年间的《无锡县志》已明确记载“沿山隙地,多辟桃园”,民间房前屋后遍植桃树成为传统。

近代以来,水蜜桃产业更蓬勃生长,1945年桃园面积已达4000余亩,年产量超2000吨,如今栽培面积扩展至3.2万亩,年产蜜桃近5万吨。当地桃农的账本记录了时代变迁,从几毛钱一斤到如今精品桃可售60元一个,桃子的“身价”折射着农人生活的蝶变。

种桃如绣花,阳山桃农深谙此道。当地研究所设立200个土壤监测点,绘制品种基因图谱,传统经验转化为可推广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将为确保水蜜桃的品质,桃园采取全程生态种植,从开花到采收经12道工序,收获后再经3次手工分拣淘汰瑕疵果实,最终装箱的蜜桃皆圆润饱满。

七月步入桃园,沉甸甸的果实压弯枝头。正宗阳山水蜜桃自有“身份证”,果顶平或微凹,表皮乳白透绯红,如凝脂铺染霞色。托于掌心,六两上下的果实丰盈坠手。熟透时轻触即陷,撕开纤薄的果皮,汁液沿指缝流淌。入口的刹那,柔软果肉化作蜜泉,带着清雅花香滑过舌尖。老饕偏爱“吸食法”,插入吸管轻嘬,甘浆盈口,无愧“江南一绝”美誉。

2003年,阳山水蜜桃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2017年,其栽培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为无锡首个国家级农耕“活化石”。如今阳山水蜜桃产业链年产值超15亿元,桃农年收入可达50万元。每年桃花节吸引数十万游客,桃木雕刻、桃花酒、桃胶甜品等衍生品蓬勃涌现。为防止仿冒,政府推行商标授权制度,唯有本地桃农经审核方可使用,小小标识守护着八百年地道风味。

夕阳余晖中的水蜜桃在果农的掌心化作琼浆玉露,咬一口阳山的夏天,便尝到了时间对耐心者的犒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