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岁时记|谷雨·谷雨春光晓 山川黛色青

朋嘉网

2025-04-20 来源:环球网

谷雨来信,这是春天最后的笔触。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暮春的雨丝裹着温热的风掠过江南水田,秧苗在涟漪中舒展嫩叶;华北平原的麦浪翻涌着青黄相接的波纹,布谷鸟的啼鸣与农人的吆喝交织成田野乐章。谷雨,这个承载着“雨生百谷”期许的节气,既是自然时序的转折点,也是农耕文明与人间烟火交融的舞台。

谷雨时节,寒潮偃旗息鼓,暖湿气流与冷空气的缠绵催生出绵密春雨。北方“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杨絮柳絮如雪纷飞,牡丹吐蕊点燃最后一抹春色;南方则步入“子规声里雨如烟”的湿润季候,江河水位渐涨,浮萍在水塘肆意铺展翠毯。

此时降水量较清明明显增加,恰似《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载:“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温润的气候为万物注入爆发式生长的能量,草木抽条的速度肉眼可见,连茶园里的嫩芽也在一夜间探出蜷曲的尖角。

暮春之雨落下,“谷雨种大田”的农谚便响彻神州。北方黄河流域,冬小麦进入拔节孕穗关键期,农人忙着追施穗肥、防治蚜虫;玉米、棉花等春播作物争抢墒情,“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智慧在垄间化作星罗棋布的种子。而南方长江流域,“谷雨下秧,立夏插田”的水稻种植如火如荼,农谚“懵里懵懂,清明下种”到“谷雨立夏,不可站着说话”的紧迫,道出双季稻区抢抓农时的焦灼。

谷雨的民俗是人与自然对话的生动注脚。江浙茶农黎明即起采制谷雨茶,认为这天的茶叶可清火明目,茶篓里嫩芽的清香与炒茶锅中的噼啪声交织成春天的尾声。

饮食更是节气智慧的结晶。北方人将“雨前香椿嫩如丝”化作舌尖盛,紫椿芽拌豆腐,清鲜中带着山野气息;裹面油炸的香椿鱼儿,酥脆里藏着春日的稍纵即逝。

南方则演绎着更细腻的味觉叙事,湘西用谷雨茶擂碎芝麻花生制成咸香擂茶;肇兴侗寨以乌米饭传递情愫,枫叶染黑的糯米既是供品,也是青年男女的定情信物。主妇们用冬瓜赤豆汤祛湿,以芡实山药粥健脾胃,顺应“春夏养阳”的中医哲学。

当布谷鸟衔走最后一缕春寒,农人的蓑衣上滑落的水珠浸润土地,茶盏中舒展的嫩芽沉淀时光,祭海渔船的号子与炒茶锅的翻炒声共鸣——这是农耕文明与自然节律的千年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