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金风玉露 又添秋凉

杰帆网

2025-09-07 来源:环球网

白露,像是秋天的一声轻咳,提醒着人们夏日的余温已悄然退场。

清晨推门而出,但见草叶上凝结着晶莹的露珠,在初升的阳光下闪烁着微光,宛如大自然撒下的珍珠。这露水是天地之气相交的产物,是暑热与寒凉交替时凝结的精华。

田间地头,白露时节别有一番景象。农人们常说:“白露白茫茫,谷子满仓仓。”此时中稻已熟,沉甸甸的稻穗低垂,在秋风中泛起金色的波浪。棉花吐絮,洁白如雪,与草尖的露珠相映成趣。“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平川”,农事活动随着地势高低有条不紊地展开。

江南水乡,白露时节另有一番忙碌。俗话说“白露打枣,秋分卸梨”,此时枣子正红,挂在枝头如小红灯笼,农人持竿打枣,孩子们在树下捡拾,欢声笑语中透着丰收的喜悦。洞庭湖一带的渔民则开始捕捞,经过夏季的育肥,正是最佳尝鲜时节。

饮食之道,应时而变。白露时节,人们会采集十种带“白”字的草药或食材,如白茯苓、白芍、白木耳等,制成“白露茶”或“十白汤”,以取其润肺止咳、滋阴润燥的功效。南方有酿造白露米酒的习俗,新糯米发酵,酒香醇厚,回味甘甜。北方人则喜食红薯、南瓜等根茎类食物,以应对日渐干燥的气候。

福建地区有“白露必吃龙眼”的传统,当地人相信白露日的龙眼滋补,虽略带夸张,但却反映了对适时而食的重视。江浙一带的居民有制作白露糕的习俗,糯米粉为主,加桂花、核桃等配料,蒸熟后清香软糯,是节令的独特风味。

养生之道,贵在顺应自然。白露过后,昼夜温差增大,老辈人叮嘱“白露勿露身”,要及时添衣,避免寒气入侵。清晨的露水虽美,却已带凉意,不宜赤脚行走于草地之上。

起居方面,应当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秋天的气息收敛,人的情绪也易感悲凉,故而需要保持心境平和,避免思虑过度。运动宜选舒缓项目,如散步、太极,微微出汗即可。

白露时节,文人墨客最易感怀。白居易写道:“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湖中荷花经夏绽放,至此开始凋零,但残荷听雨,别有一番意境。杜甫亦有“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之句,描绘的正是这个时节清晨出行所见之景。

现代都市生活中,节气的变化或许不再直接支配我们的日常生活,若能留心观察,仍可见到窗台上的露水,仍可感受到空气中的微凉。白露为霜,终会随着太阳升高而消散,秋日的清凉与明净,却沉淀在岁月中。春夏秋冬,循环不已,人与自然的联结,从未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