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达梅林》是哪个民族的叙事歌曲?

8个回答

無袔取玳 2025-08-03 03:05:46

《嘎达梅林》是蒙古族的叙事歌曲。

《嘎达梅林》内容唱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左右,在蒙古东部哲里木盟一位蒙古英雄嘎达梅林,率领人民起来反抗封建王爷和反动军阀的斗争故事。表达的嘎达梅林不畏强权、向往自由的勇敢。


扩展资料:

1、《嘎达梅林》全歌曲歌词:

南方飞来的小鸿雁呀,不落长江不呀不起飞。

要说起义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

北方飞来的小鸿雁呀,不落长江不呀不起飞。

要说起义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

天上的鸿雁从南往北飞,是为了追求太阳的温暖呦。

反抗王爷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利益。

天上的鸿雁从北往南飞,是为了躲避北海的寒冷呦。

造反起义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利益。

2、歌曲赏析:

这四段词用了段落重叠的手法,集中抒发了对英雄的怀念与崇敬。这是一首建立在蒙古族常用的五声羽调式基础上,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的短调民歌。音调宽广豪迈、庄重肃穆,既表现了人民群众真挚深厚的感情,又突出了英雄的高大形象。

3、歌曲影响:

《嘎达梅林》是蒙古族人民集体创作而成的,又经过无数优秀民间艺人的整理和加工,使情节更加丰富,语言更加精彩生动,已成为中国民间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嘎达梅林

无情马子 2025-07-13 11:12:34

《嘎达梅林》是一首很古老的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是蒙古族人民集体创作而成的,又经过无数优秀民间艺人的整理和加工,使情节更加丰富,语言更加精彩生动,已成为中国民间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作。

歌词用了段落重叠的手法,集中抒发了对英雄的怀念与崇敬。这是一首建立在蒙古族常用的五声羽调式基础上,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的短调民歌。音调宽广豪迈、庄重肃穆,既表现了人民群众真挚深厚的感情,又突出了英雄的高大形象。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1931年初,嘎达梅林的爱人牡丹面临流产的危险,不得不和嘎达梅林分离,牡丹派女警卫到附近村里打听消息,以便找个合适的住宿地方。女警卫先到哈拉呼扎兰艾里,听说村里有个梭奈。这家探子的邻居正给老母亲举办60岁大寿宴庆,请来了当地民间艺人桑杰胡尔奇。

桑杰胡尔奇最初编了几段《嘎达梅林》,和往常一样边拉着四胡边说唱着。他一开始把歌词配在民歌《秀英》的曲子上,结合了四胡说唱的独特腔调,悠扬动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嘎达梅林

怀念不如相见 2025-06-28 15:43:42
《嘎达梅林》
产生流传于内蒙古哲里木盟一带。依据嘎达梅林起义的历史事件创作而成。嘎达梅林,蒙古名为那达木德,汉名孟青山,乳名“嘎达”。成年之后,在达尔罕旗王府任梅林职,掌管军事。所以人们又称他为嘎达梅林。他领导的这次起义爆发于1929年哲里木盟达尔罕旗(今科左中旗),这是一次反对军阀张作霖和蒙古王公屯垦开荒、掠夺人民的起义斗争。前后历时数年,扩展到四、五个旗县,是蒙古族现代史上著名的人民起义,影响很大。
  嘎达梅林的民歌产生在起义以后不久,开始以抒情短歌流传,以后逐渐形成为一首概括嘎达梅林起义全过程的叙事长诗。
  长诗成功地塑造了嘎达梅林这一英雄形象,刻画了他的叛逆性格。他开始劝说王爷停止出卖土地,遭到革职处分,最后向张作霖为民请命,又被投入监狱,判处死刑。残酷的斗争现实使他幻想破灭,被救出后毅然举行了起义。转战数年,最后在强大敌人的联合进攻下,西拉木伦河一战,部众全部战死。他弹尽粮绝,誓不投降,在泅渡至河中心时中弹牺牲,表现了起义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长诗还侧重刻画了嘎达梅林的妻子牡丹的英雄形象,描绘了其他众多的人物,反映了较为广阔的社会生活面和起义斗争的复杂性。
  蒙古族现代叙事诗在艺术形式上可分三种类型:全部歌唱,无对白说讲;以唱为主,唱白结合;以讲为主,辅以少量唱词。新近出版的蒙汉文综合整理本《嘎达梅林》属上述第二种类型,就是以唱为主,唱白结合。这首长达2000余行的长诗,其中嘎达梅林被捕后的愤怒控诉;出狱后,夫妻悲叹家世的娓娓抒情;对□细说客的唇枪舌剑;以至在武装起义过程中的激昂蹈励的战歌,演唱者无不淋漓痛快,尽情披露。甚至当嘎达梅林转战南北,路过家乡时,演唱者也特意安排大段的唱词,充分揭示嘎达梅林热爱故乡而又不能安居家园的满腔悲愤。另外,长诗吸收了大量的民间语汇,加以提炼加工,使它的语言显得刚健清新,传神逼真。诗中的比兴也贴切自然,绚丽多采。对于刻画性格、描摹心理和抒发感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忧夏伊人恋花 2025-06-08 07:03:23
《嘎达梅林》是蒙古族长篇叙事民歌。内容唱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左右,在蒙古东部哲里木盟一位蒙古英雄嘎达梅林(“嘎达”是英雄的名字,“梅林”是他在王府担任的一个职位很低的官名),率领人民起来反抗封建王爷和反动军阀的斗争故事。全诗很长,经常演唱的是由作曲家安波整理译配的四段词。
  南方飞来的小鸿雁呀,不落长江不呀不起飞。
  要说起义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
  北方飞来的小鸿雁呀,不落长江不呀不起飞。
  《嘎达梅林》歌谱
  要说起义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
  天上的鸿雁从南往北飞,是为了追求太阳的温暖呦。
  反抗王爷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利益。
  天上的鸿雁从北往南飞,是为了躲避北海的寒冷呦。
  造反起义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利益。
  歌曲赏析
  这四段词用了段落重叠的手法,集中抒发了对英雄的怀念与崇敬。这是一首建立在蒙古族常用的五声羽调式基础上,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的短调民歌。音调宽广豪迈、庄重肃穆,既表现了人民群众真挚深厚的感情,又突出了英雄的高大形象。
  歌曲影响
  《嘎达梅林》是蒙古族人民集体创作而成的,又经过无数优秀民间艺人的整理和加工,使情节更加丰富,语言更加精彩生动,已成为中国民间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作。
  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中旗申报的“嘎达梅林”,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项目类别,序号546。
  流传范围
  《嘎达梅林》是蒙古族叙事民歌一张具有代表性的“名片”,主要流传在内蒙古东部的科尔沁草原上。
月半小夜曲 2025-05-18 07:24:14
《嘎达梅林》是蒙古族的,但不是歌曲。
《嘎达梅林》创作初时实际是一曲交响诗,是国际上非常有影响力的一部中国作品,国外的许多著名乐团曾经演奏过这部作品。
本作品以一个英雄的传奇表现了蒙古族人们反抗封建统治的英勇和顽强的精神,为后世很多文艺形式所引用。
《嘎达梅林》的作曲为辛沪光,他的徒弟中有著名的作曲家张立中(《草原恋》作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