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个回答
“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不容易讲,这像寓言,有悲有喜,也像寓言,叫人不可思议。”
这是电影开头的一句话。
确实,这个故事本身很简单,几句话就说完了:二战期间男主圭多追到白富美之后三人家庭幸福还没几年,赶上二战犹太人大规模奴役屠杀,男主和儿子被抓进犹太集中营,最终男主保全儿子之后被迫害至死的故事。
这是个寓言。因为在圭多的儿子眼里,一切都只是父亲口中的“游戏”,所有被拘禁于集中营中的犹太人都只是游戏的参与者;所有迫害的强制劳动都只是出外比赛;所有响彻工厂的广播里不断咒骂着脏话的德语都只是宣布着游戏的淘汰者和比赛的通知……
但这又不是个寓言。因为除了那个小孩子,任谁都不会觉得这是个寓言。因为,这个故事可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曾有人说,看过《美丽人生》以后就不要去看《辛德勒的名单》了,因为相对于前者,后者实在太令人绝望了:你会见识到各种冷血无情的屠杀,整个时代、整个画面、你的整个认知都笼罩在一片灰蒙蒙的阴云下,那是一个没有人性只讲兽性的年代,那是一个没有血性只有血腥的年代。
但是,他们有辛德勒,那是希望,那是救世主,整个电影在后半部分通通在以热血的“拯救犹太人”行动为马达,澎湃了每个观众的心。
但在笔者看来,一部《美丽人生》则更令我心寒。
男主只是个普通人,他是一个拥有梦想的普通人。他啰嗦话多、机智灵活,嘴炮技能满分、撩妹技能满分,虽然长的一般般,但是想的事却一点都不一般:
他喜欢谁,就会主动求爱、双眼不离意中人,甚至说出如此惊人之语:
(这话不论到文明社会哪个年代都会被认为是在耍流氓吧……)
他普通市井,因为他有缺点,他惹人嫌弃,同时他有智慧,又有喜好,还有梦想,但他并不平凡,因为他敢于把自己的梦想不顾世俗偏见地表达出来、并且他拥有他自己的智慧将其付诸实践。
而真正让他不平凡的,是他为自己的儿子打造了一个寓言:沦落集中营,只是一场游戏。
电影的前半部分是个喜剧,有如古希腊戏剧里众多喜剧的主人公一样,他粗鄙浅陋、总出洋相,爱耍小聪明,却也智慧满满、戏弄权威,最终收获幸福,这是最传统也是最经典的喜剧模子。
而后半部分是个悲剧,但这就不同于古希腊戏剧中为人类盗取天火而甘愿被钉上高加索悬崖的普罗米修斯、不同于甘愿为全城人民的幸福而选择自毁双目、放逐天涯的俄狄浦斯,圭多,只是个不平凡的普通人,他的眼里,没有全人类、没有全城人,只有他美丽的妻子和可爱的孩子。
他,不是典型的古希腊英雄悲剧中甘愿牺牲、品格美好的英雄主人公,但他却依旧是一个英雄:他自己的英雄,他妻子的英雄,他儿子永远值得怀恋和崇敬的英雄。
那是一个战争的年代,那是一个人性泯灭的年代,人人自危,朝不保夕,杀伐屠戮,命若纸薄。
生存都是奢侈品,更何谈快乐。而圭多,一个普通人,一个缺点满满梦想也满满的普通人,在给他的家人编织快乐,他不值得被这样对待。
《美丽人生》,是真正的悲剧。
我第一次听见《美丽人生》是在我大学的专业课上,老师推荐的。然后我就到处搜资源,看了这部意大利的片子。给我的感觉是,很震撼很温暖。
犹太人圭多(罗伯托·贝尼尼饰演)邂逅美丽的女教师多拉(尼可莱塔·布拉斯基),两人多次机缘巧合相遇,男主都彬彬有礼的向多拉鞠躬:“早安!公主!”。但是我刚刚看前半部分的时候,觉得男主很聪明,但是有点太过滑头,不是我喜欢的……然后男女两人历经诸多周折后,最终幸福美满的生活在一起,并孕育了一个可爱的儿子。
下面就是剧情的高潮,男主由于犹太人的身份与儿子一起被抓进集中营,妻子也自愿进入了集中营。男主为了安慰不懂世事的孩子,编造了一套游戏规则来保护他不懂世事的儿子。儿子在游戏的氛围内度过了在集中营中的生活。记得在剧中男主在集中营中找机会通过广播跟妻子说:“早安,公主”真的暖到我了,是真的好感动。
后来男主为了保护儿子和妻子,被残忍杀害。最后儿子和妻子安全的走出集中营。
这种反应种族歧视的片子很多,但是这部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勇敢乐观的面对,并且饱含温情的手法让人们不忍动容。在所爱的人跟前,一切都够了。
总之,剧情很暖,很温馨,又很有教育意义。
光从他得评分和经久不息得推荐就能看出,这部影片真的很棒吧~
首先呢影片运用了黑色幽默的表现手法,描述了圭多一家在纳粹集中营中的悲欢离合,展示了圭多对美丽人生的憧憬和在残酷环境中特有的乐观。
虽然是二战题材,但并没有用黑暗的,令人感到压抑的手法,而是以一种超越常规的新鲜的角度,来表现。甚至一开始圭多以搞笑的出场,用悲剧情境营造喜剧效果,让观众在笑的同时产生更深层次的感想。即告诉所有真正热爱生活的人们,噩梦是暂时的,相信美丽的人生才是永远的。
影片前半部为后半部做了充分铺垫,前后照应有头有尾。可以说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