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中国足球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57年,那时中国足球甲级联赛诞生,标志着国内足球竞技水平的最高较量。每年有10支球队参与,联赛初期实行甲乙级升降制和青年联赛等制度,比赛竞争激烈。1957年至1966年间,参赛队伍数量波动较大,从12队到多达39队,期间因为全国运动会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比赛曾被迫中止。1978年,甲级联赛恢复,采取春季开始、年末结束的赛制,16队参与,实行双循环赛制,成绩以积分、净胜球和进球数为依据,排名最后的四队降级至乙级,而乙级联赛的前四名则晋升至甲级。
1983年,全运会期间甲级联赛进行了分区和双循环赛制的调整,但并未涉及升降级。1984年,中国足球迎来新变化,首届足协杯赛的设立,甲级联赛的升降级规则有所改变,足协杯前16名的队伍得以保留甲级席位,排名靠后的队伍则参加次年的乙级联赛。
1994年是中国足球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甲A联赛的开启标志着中国足球职业化的正式起步。这一年,职业性质的联赛为中国足球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挑战。2006年,为了深化足球产业的市场化,中超联赛有限责任公司(中超公司)由中国足球协会与中超联赛参赛俱乐部共同出资成立,这是中国足球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足球是足球运动或足球比赛的简称(haobc),是主要以脚支配球为主,但也可以使用头、胸部等部位触球(除守门员外,其他队员不得用手或臂触球;守门员只能在己方禁区内,能用手或臂触球)的两个队在同一场地内进行攻守的体育运动项目。当然它也指足球比赛中的用球。足球运动是一项古老的体育活动,源远流长,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种球类游戏“蹴鞠”,后来经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发展成现代足球。不少国家将足球定为“国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