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行政诉讼法》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原告在一审程序中应当何时提供证据

4个回答

颗幸运草 2025-09-16 12:37:12
原告或者第三人应当在开庭审理前或者人民法院指定的交换证据之日提供证据。具体如下:
1、原告或第三人提供证据的时间为开庭审理前或人民法院指定的证据交换之日;
2、因正当事由申请延期提供证据的,经法院许可,可以在法庭调查中提供,逾期提供证据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延期提供证据;
3、特殊情况下,因正当事由延期提供证据的,原告或第三人的举证期限可延长至二审期间;
4、原告或者第三人在第一审程序中无正当事由未提供而在第二审程序中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不予接纳;
5、法庭指定的交换证据之日提供证据,如不能在这两个时间提供证据,还可申请法院延期提供证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四条 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视为没有相应证据。但是,被诉行政行为涉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第三人提供证据的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第六十六条 人民法院收到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材料,应当出具收据,写明证据名称、页数、份数、原件或者复印件以及收到时间等,并由经办人员签名或者盖章。第八十一条 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在诉讼过程中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动采取保全措施。
因情况紧急,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利害关系人可以在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前向证据所在地、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
证据保全的其他程序,参照适用本法第九章保全的有关规定。第一百三十九条 当事人在法庭上可以提出新的证据。
当事人经法庭许可,可以向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发问。
当事人要求重新进行调查、鉴定或者勘验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一个人到天亮 2025-08-16 01:57:57

原告或者第三人应当在开庭审理前或者人民法院指定的交换证据之日提供证据。具体如下:

1、原告或第三人提供证据的时间为开庭审理前或人民法院指定的证据交换之日;

2、因正当事由申请延期提供证据的,经法院许可,可以在法庭调查中提供,逾期提供证据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延期提供证据;

3、特殊情况下,因正当事由延期提供证据的,原告或第三人的举证期限可延长至二审期间;

4、原告或者第三人在第一审程序中无正当事由未提供而在第二审程序中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不予接纳;

5、法庭指定的交换证据之日提供证据,如不能在这两个时间提供证据,还可申请法院延期提供证据。

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视为没有相应证据。但是,被诉行政行为涉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第三人提供证据的除外。

离别的车站 2025-07-26 14:47:31

原告或者第三人应当在开庭审理前或者人民法院指定的交换证据之日提供证据。因正当事由申请延期提供证据的,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在法庭调查中提供。逾期提供证据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法条链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1、第七条 原告或者第三人应当在开庭审理前或者人民法院指定的交换证据之日提供证据。因正当事由申请延期提供证据的,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在法庭调查中提供。逾期提供证据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原告或者第三人在第一审程序中无正当事由未提供而在第二审程序中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不予接纳。

2、第八条 人民法院向当事人送达受理案件通知书或者应诉通知书时,应当告知其举证范围、举证期限和逾期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并告知因正当事由不能按期提供证据时应当提出延期提供证据的申请。

讨人嫌的人 2025-06-26 01:26:55
在庭审结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