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哪些事情与法律相关

2个回答

睡于麋鹿林 2025-09-08 19:29:36
1
胎儿时期
相关法律丨《民法总则》、《继承法》、《刑法》等。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胎儿尚未出生,原则上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为了保护胎儿的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权利,法律赋予胎儿一定的民事权利能力。
● 未出生就享受的权利
《民法总则》第16条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继承法》第28条规定:“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出生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程序办理。”
《刑法》第49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2
婴儿时期
0-1周岁
相关法律丨《宪法》、《民法总则》、《婚姻法》、《劳动法》等。
● 权利伴随着出生而来
从出生那一刻起,我们便受到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的保护,并将伴随我们一生。
《宪法》第33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民法总则》规定,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我们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 对母子的双向保护
男方婚后在女方怀孕及分娩的特殊时期是没有“分手权”的,他们要尽做父亲的责任,用人单位也必须要“人性化”。
《婚姻法》第34条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女方提出离婚的,或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
《劳动法》第63条规定:“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一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3
儿童时期
1-14周岁
相关法律丨《民法总则》、《义务教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
在儿童时期,有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 6周岁 走上学习的道路
《义务教育法》第4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义务教育法》第11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6周岁是义务教育的法定起始时间,也是可以独立上下学的年龄了,我们将迈出独立人生的第一步。《道路交通安全法》64条规定:“学龄前儿童以及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智力障碍者在道路上通行,应当由其监护人、监护人委托的人或者对其负有管理、保护职责的人带领。”
● 8周岁 权利进一步“解锁”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民规模在不断扩大,并呈现低龄化趋势。网络游戏、视频直播等元素已进入现阶段儿童们的世界,买虚拟游戏装备等行为,等TA到了8岁,将不再被一概认定为“无效”。
《民法总则》第19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这意味着,到了8岁我们可以处置自己的财产了,但前提是:与TA的年龄、智力相匹配。如何塑造孩子的三观、正确地引导孩子使用网络,在这个阶段成了家长们教育孩子的重中之重。
4
少年时期
14-18周岁
相关法律丨《民法总则》、《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法》等。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这段时间在文人墨客笔下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也是法律“重点关注”的年龄段。
● 14周岁 是犯罪承担责任的起始年龄
14周岁是公民能否承担刑事责任年龄的分界线。
《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2条规定:“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1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依照本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一)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
到了14周岁,有些人心中的叛逆情绪会觉醒,这时候对自己的行为要加倍注意,不要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背负嘲笑 2025-08-28 01:52:14
息息相关。
从孕期开始,一直到火化为止,所有的事情均与法律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