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青龙桥车站詹天佑铜像下面写的是“詹公天佑之象”,而不是“像”?

4个回答

落叶归根 2025-09-06 01:15:15

在北京青龙桥站站台上,有一座詹天佑的铜像,铜像下方镌刻着“詹公天佑之象”。
“‘象’字是不是写错了?应该是‘像’吧。”不少路过这里的旅客看到铜像下方的字都会提出质疑。这个疑问也曾经让这里的站长杨存信心生好奇,为了搞清“像”“象”的差别,他请教了很多学者,最终从詹天佑嫡孙詹同济处了解到,‘象’代表这尊纪念铜像十分逼真,没有任何艺术夸张,以示见象如见人,是代表詹公原貌的意思。
正是因为这一次的机缘,让站长杨存信找到了把心留在这里的理由:探究历史,保护现在。
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个不经意的小故事,让人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探究历史,保护现在。短短的八个字,背后是一个民族的记忆与前进的动力。

1909年,第一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全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建设的京张铁路投入运营,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个胜利,是中国人民第一次让列强震惊的骄傲,也成功地让“工业文明”走进了中国。这条铁路的建成,包含了无数的心酸与血汗,更包含了中国人百折不挠、永不放弃的精神。
2009年,当京张铁路建成一百周年的时候,这里已经不仅仅是一条铁路,而成为了民族历史的化身。它带着民族的记忆,带着詹天佑的决心让人们重新认识了这里。

2019年,京张铁路再次焕发新生。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重要交通设施的京张高铁全面转入运行试验阶段。这是我国第一条首次采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设计时速350公里的智能化高速铁路。从时速35km到350km,百年京张铁路不仅记载了中国铁路的变迁史,更是演绎出一部近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史。

一百多年前,詹天佑面对外国人的讥讽,发出“中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引以为耻!”的宣讲,随后,他便率领全体筑路人员,知难而进。而新中国成立后,70年的时间,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实现了国家工业化,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高铁成为世界通行的名片。一百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公布了他的《实业计划》,憧憬能实现“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大国盛景。而今年,我们印发了《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中国铁路2035年、2050年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跨越百年的两部规划交相辉映,共同见证了中国铁路由弱到强,从追赶到超越的巨变。
知史,为了记住,更为了前进。
每一段饱受屈辱的历史和磨难,都是我们激发心底勇气的力量;每一次骄傲和华丽的翻身,都在警示着我们戒骄戒躁。而所有的一切都在诉说着:只有我们坚定信心,不断地努力,才能迎接更加壮美的明天!

季节温暖眼瞳 2025-08-07 20:42:29
两字属于通假。可通用。用象字说明所铸铜像,与詹天佑本人十分相像。也显示了对詹天佑的事迹非常认同,表达了崇敬之感。
我是这么可悲 2025-07-13 16:40:19
因为‘象’代表了纪念铜像的逼真,没有添加任何的艺术夸张,意味着见象如见人,代表着詹天佑的原貌。
櫻花雨落 2025-06-24 17:41:36
不同年代的写法不同。当时很多文字都还沿用古代的用法,因此与现代的使用习惯有所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