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剧情简介

1个回答

半夏微澜 2025-09-05 04:16:23


1958年,中国大跃进时期,青年教师袁隆平在安江农校默默耕耘,专注于生物遗传学的研究。他的科学理念与实践深受学生喜爱,尽管他的独特见解引来了一些非议,甚至女友因担忧牵连而分手。在试验田中,袁隆平与学生董婕发现了230粒高产稻穗,这让他如获至宝,他全心呵护这些稻穗,期待丰收。然而,《袁隆平》影片中,这些种子的收获并不如预期,袁隆平陷入困惑。


自然灾害下的大饥荒促使袁隆平深刻认识到,人民的生存依赖于粮食,他誓言要研发出高产杂交稻,让天下百姓免受饥饿。他深入研究生物遗传学,最终确认了“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天然杂交稻。县委书记成洪涛慧眼识才,给予袁隆平支持,配备助手,董婕的毕业礼物——放大镜,让他深思。经过妻子和助手们的共同努力,他们发现并保护了不育型雄性水稻。尽管面临红卫兵的破坏和批斗,袁隆平的研究得到了国家领导的关注,杂交水稻研究得以继续。


面对困难和嫉妒,袁隆平带着助手远赴海南,寻找野生稻,最终在海南人民和专家的支持下,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成功,标志着“三系”配套的突破。他的杂交水稻技术成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1999年,小行星“袁隆平星”的命名,象征着他的成就。袁隆平的事业仍在不断推进,探索超级杂交水稻的前沿领域。



扩展资料

袁隆平(1930.9.7- )生于北京,汉族,江西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居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名誉院长、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11年获得马哈蒂尔科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