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提问
登录
注册
返回首页
袁隆平简介,100字
我来回答
20个回答
影依风吹
2025-06-03 16:57:41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男,汉族,生于北京,无党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
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无党派人士的杰出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的主要贡献
1、袁隆平在中国率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在他撰写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中,提出了:“要想利用水稻杂种优势,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他的理论与研究实践是对经典遗传学理论的挑战,否定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点,极大地丰富了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
2、袁隆平解决了三系法杂交稻研究中的三大难题。
一是提出用“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远缘杂交”的技术方案,终于找到了培育雄性不育系的有效途径,于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
二是育成强优势的杂交水稻“南优2号”等一批组合,并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
三是突破了制种关,过去的研究认为,水稻异交率仅2.4%,杂种一代种子产量极低,离生产要求相距甚远;国际水稻所1971年开始研究,1973年放弃,原因也就是当时在该所没有人相信可以解决制种难题。而袁隆平领导的课题组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制种产量逐渐提高,现在高的已达亩产300公斤以上。
3、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发展战略,即方法上由三系到两系再到一系,程序越来越简单而效率越来越高;杂种优势水平上由品种间到亚种间再到远缘杂种优势利用,优势越来越强,促使杂交水稻一步一步向新的台阶迈进。这一思路已被国内外同行采用,并成为杂交水稻育种发展的指导思想。
4、袁隆平解决了两系法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难题。
如1989年在两系法研究遇到重大挫折的时候,他提出了选育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导致不育的起点温度指标和选育的技术策略,使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走出了低谷。
后来又研究并提出了核心种子生产程序和冷水串灌繁殖等重大技术,使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最终取得成功并推广应用。他1987年起担任“863”项目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专题责任专家,主持中国性协作攻关。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成功,两系杂交稻比同熟期三系杂交稻增产5%~10% 。
5、袁隆平设计出了以高冠层、矮穗层和中大穗为特征的超高产株型模式和培育超级杂交稻的技术路线,并在超级杂交稻研究方面连续取得重大进展。
九命猫
2025-04-26 02:52:11
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为世界人民做出了卓越贡献,解决了许多地方的生计问题。在行动上给我们后代子孙留下了值得学习的精神,思想上,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梦女孩
2025-04-11 15:46:59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光温敏不育系水稻种研究先驱者与创始人,中科院院士,国家特殊津贴领取者。他的研究解决了中国几亿人的粮食问题
那些旧风景
2025-04-01 22:11:47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男,汉族,生于北京,无党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无党派人士的杰出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做了别人的小三
2025-02-27 00:47:31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男,汉族,生于北京,无党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
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无党派人士的杰出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总4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其他类似问题
抖音创始人张一鸣身价多少?
2025-10-11
俄罗斯普京总统的简历
2025-10-11
许世勋的420亿家产,为什么不给许晋亨与李嘉欣?李嘉欣为什么能忍下去?
2025-10-11
抖音最火的马斯克歌曲
2025-10-11
李彦宏直播推荐《东周列国志》,为什么说想了解春秋战国,不能不读这本书?
2025-10-11
许家印考上了什么大学
2025-10-11
李嘉诚的简历
2025-10-11
雷军的运气好在哪里?
2025-10-11
其他类似问题
特别推荐
李嘉诚王建林马云谁最有钱
霍英东的后代分别有谁?
霍启山和霍启刚是什么关系-
为什么杨利伟降落地球后再也没重返太空?
袁隆平有什么成果?
热搜问题
换一换
足球的历史
1
太阳节的节日来历
热
2
杭州西湖的历史
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