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

29个回答

暗香初醒 2025-04-08 21:48:57
前几天看到一本书,写的观点和内容很新,但没看全,当做抛砖引玉了。
清朝在之前的天津一战中俘获了30多名英法军队俘虏,而在求和时只归还了19个。这令英法和气恼,他们认为必须给清朝统治者教训,并因此开始了大规模的毁园。
实际上,毁园在进入圆明园初期就有了。法国侵略者从北京北面一路烧杀到达圆明园。在受到几个太监的顽抗后,未费一兵一卒攻入圆明园。当他们看到圆明园中摆放精美的瓷器,他们很惊讶,欣赏着,赞叹着。但人类的本能中有自私。因此,个人的偷盗行为很快变成了群体的抢劫。
这点在影片《圆明园》中也有体现。
此片中说,英法侵略者无力控制事态发展,上至军官,下至士兵都在公然抢劫。他们一方面是出于掩埋证据,另一方面出于给清朝统治者点颜色。否则他们就该一把火把紫禁城烧了。但并没有,所以这可以看成是一种威慑。以一种高姿态让清政府接受和议。
见识尚浅,仅供参考。
与花如笺 2025-03-27 00:28:03
个人意见:在英法侵略者看来,焚毁圆明园可以给清政府以极大的震动,迫使清政府尽快投降。那么,圆明园为什么会具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明了圆明园特有的政治地位、极高的经济文化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 清代圆明园“为皇帝游息之所”,具有特殊的政治地位:它相当于清代皇帝的第二个皇宫,是清统治者经常居住和向全国发号施令的政治中枢。从雍正、乾隆、嘉庆到道光、咸丰五代皇帝,全年大部分时间在圆明园生活居住、处理政务、召见群臣,并在园内接待外国使臣和少数民族首领。从某种意义上说,圆明园在清朝皇帝心目中的影响和地位,毫不逊色于紫禁城。这一点英国人非常清楚,巴夏礼比喻说,圆明园“之于中国人,正如白金汉宫之于我们”(蒋孟引《第二次鸦片战争》,219页);额尔金更清楚地知道“圆明园乃是清帝所最宠爱的行宫”(戴逸《中国近代史稿》第一卷,338页)。也正因为如此,侵略者深知,焚毁圆明园足以有效打击和震动清政府。
一如初衷 2025-03-06 04:42:04
总的来说就是:羡慕、嫉妒、恨~~~
我们中华五千年的智慧与文明是任何国家都难以媲美的世界瑰宝,英法联军从未见过如此惊人的宝贝,能带走的都带走了,能抢去的都抢去了,还有一些建筑、园林、雕砌等等带不走,抢不去的怎么办呢?于是就一烧了之,毁坏了对我中华民族相当珍贵的历史遗产,十分可恨。
这就是强盗的行径,心胸狭隘、目光短浅。
这是我们华夏的损失,更是世界文明的损失。
怀念不如相见 2025-01-31 15:00:11
英国人焚毁圆明园最直接的原因是要迫使清政府尽快地接受他们提出的条件,签订和约,以便他们能够按原定的计划从北京撤出。
一开始额尔金准备烧毁紫禁城,后来他经过几天深思熟虑,选择了圆明园为报复行动的目标。额尔金决定烧毁圆明园,另有深意。圆明园当时并非仅是清帝的游乐行宫,而是清廷的另一政治统治中心。
由此可见,圆明园是清帝的一个统治中枢,其重要性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超过北京城内的清宫。焚毁圆明园,对于清帝的“骄据和情感两方面,准定是一个大打击”。
在额尔金看来,焚毁圆明园,是一个既可“赫然严厉”地打击清政府,又不至于因焚毁北京城内清宫而可能吓跑恭亲王奕等人,从而失去勒索、讹诈对象的做法,因此是“最无瑕疵的”选择。
勾勒眉宇 2025-01-20 05:53:37
英法联盟不仅在圆明园中抢走很多中国的奇珍异宝,还一场大火烧掉了整个圆明园。英法联盟这样做不仅是因为他们个人变态的心理,还有就是圆明园里还有许多他们拿不走的珍宝,他们当然不希望再留下任何一样东西给中国,所以就一把火烧了整个圆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