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情字活一生
2025-07-19 10:06:37
一、彩灯舞
彩灯舞在江西的九江、瑞昌、武宁、永修等地广为盛行,流行于古代和现代。人们会在节日或喜庆之时,舞动各式各样的彩灯,如龙灯、狮灯、蚌灯等,增添欢乐气氛。
二、湖口渔鼓
湖口渔鼓流行于湖口及鄱阳湖滨地区,以鄱阳湖渔歌和民间小曲为基调。演唱时,表演者左手持竹制鼓筒,右手执小木棍,拍击鼓面和小跋,发出清脆、浑厚的声音。
三、傩舞
傩舞渊源于上古氏族社会中的图腾信仰,后演变成有固定目的和内容的节令祭仪。它有两种表演形式,一种由四人表演,另一种由十二人表演,各有音乐伴奏。
四、瑞昌船鼓
瑞昌船鼓原为滨湖水乡居民在端阳节龙舟竞渡时的演唱小曲,后传入瑞昌并得以丰富和发展。演唱形式原为一人站唱,后发展成众人帮腔。
五、瑞昌剪纸
瑞昌剪纸以简练优美、构图匀称、造型生动、剪法明快为特点,题材多取民间传说、花卉鸟兽、戏剧人物等。剪纸可以作为门窗、顶棚、筐箩、家俱的装饰,或作为枕套、鞋面、门帘、桌布的绣样。
六、武宁采茶戏
武宁采茶戏源于武宁县,以县城为中心,在修河上游称“上河派”,修河下游称“下河派”。唱腔可分正腔、花腔、杂调三大类,唱腔优美、通俗易懂、有浓郁的地方气息。
七、武宁锄山鼓
武宁锄山鼓是民间独具地方风格的传统艺术,也是集体劳动中以歌助兴,击鼓作气,寓娱乐于劳动的一种活动。锄山鼓多出现于集体挖茶山、锄油茶林、开荒垦地等劳动场地。
八、星子西河戏
星子西河戏流行于赣北的星子、德安、九江一带,以二黄、西皮为主要声腔,杂以青阳高腔和当地民间小调的弹腔剧种。现有传统剧目约150多种,许多乡村尚有业余剧团。
九、修水宁河戏
宁河戏是江西地方大型古老剧种之一,发源于修水县,流行于赣北及湘、鄂、赣交界一带。声腔以二凡和西皮为主,兼收徽调、昆曲和民歌小调。
十、浔阳纸扎
浔阳纸扎渊源于古代民间宗教祀祭活动,逐渐成为庆祝节日的一种装饰艺术。纸扎品有高意诙谐的“老鼠攀葡萄灯”,喜得贵子的“麒麟灯”,望子健康的“鸭(压)子灯”,祝贺新婚的“鸳鸯灯”,祈求丰收的“金鱼灯”等,为喜庆活动频添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