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回答
黑龙江省因河流而得名.黑龙江名称最早见于《辽史》,因江水色黑,其形若龙,故名黑龙江。
清代,设黑龙江将军和吉林将军,管辖黑龙江地区。顺治九年,清廷派梅勒章京率兵驻守宁古塔地方,翌年升为昂邦章京。东北地区被划分为两大军事驻防区域。康熙十年,清朝沿黑龙江岸筑城,名黑龙江城,清朝后期后改为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简称“黑”,省会哈尔滨,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是中国最北端以及陆地最东端的省级行政区,北、东部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西部与内蒙古相邻,南部与吉林省接壤。

扩展资料:
黑龙江历史悠久的古城
黑龙江省东部的海林县,是三百多年前清廷流放人犯的宁古塔所在地。相传清皇族远祖有兄弟六人居此,满语“六个”为“宁古塔”,故称其地为宁古塔贝勒,简称宁古塔。
宁古塔有新旧两城,旧城在今海林市旧街,康熙五年(1666年)迁建新城,即今宁安市区,称宁古塔新城。清初宁古塔为设置在盛京(今沈阳)以北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广大地区的军事、政治和经济中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黑龙江
关于黑龙江名称的由来,有这样一个传说。
在山东半岛的沿海村庄居住着一户李姓人家,妻子多年不孕。一次到河边取水时见龙而有孕,后来生下一条小黑龙。小黑龙白天腾云驾雾,来去无踪,晚上回到母亲身边吃奶。村民得知议论纷纷,李老汉觉得脸上无光,非常恼火。
一天,趁小黑龙吃奶的时候,李老汉操起菜刀向小黑龙砍去,小黑龙躲闪不及,被砍掉了尾巴逃出了家门。由于秃尾巴龙平日里为人实在而又随和,经常帮助别人,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秃尾巴老李。后来秃尾巴老李来到了东北。
东北北部有一条大江,里面住着一条白龙,人们叫它白龙江。白龙经常兴风作浪,致使江水泛滥成灾,百姓深受其苦。秃尾巴老李决心为民除害。他化作人形将自己的身世告诉收留他的老乡,并请求乡亲们在他与白龙决战时予以帮助。
决战之日,黑龙跃入江中与白龙激战。乡亲们准备好了馒头和石头前往江边。按照约定,乡亲们见白浪上翻时就往里投石头,见黑浪上翻时就往里投馒头。二龙鏖战了三天三夜,最后黑龙在人们的帮助下战胜了白龙,并长住在这条江里,从此这里风调雨顺,黑龙江也因此而得名。

扩展资料
作为神州大地上的第三条巨川,黑龙江不似长江,却有那么多美丽动人的传说;黑龙江也不似黄河,却承载和记录了那么多民族的苦难与兴衰;它的宽宏、壮美几乎不为外人所知,因此在人们的印象中黑龙江仿佛总是披着一层神秘的薄纱……
如黑色蛟龙般蜿蜒奔腾于我国东北边陲的黑龙江,其长度居世界河流第八位,是我国和俄罗斯之问的一条重要国际界河。我国古时称黑龙江为羽水、浴水、黑水、望建河、乌桓水、石里罕水等,《辽史》始称黑龙江。俄语称其阿穆尔河,蒙语称其哈拉穆河。
世居黑龙江流域的满族,称它为“萨哈连乌拉”,“萨哈连”即“黑”的意思,“乌拉”意为“江”。因为黑龙江所经之处,森林茂密,水草丰盛,土壤中富含的黑色腐殖质被地表水带入江中,使得江水青黑幽深,再加上这条大河蜿蜒流去状如游龙,故此得名黑龙江。
参考资料:中国网-蜿蜒奔腾的神奇风景线——黑龙江
黑龙江,因河水含腐殖质多,水色发黑得名。 古称“黑水”、“弱水”、“完水”,唐称“望建河”,《辽史》称“黑龙江”(辽金称松花江入黑龙江后至海为“混同江”)。清初,称“萨哈连乌拉”。满语,“萨哈连”意为“黑”,“乌拉”意为“江”。清代又称“乌江”、“乌龙江”。俄称“阿穆尔河”。黑龙江的名称来源,有学者考证,辽初,太祖多以“黑龙”二字命名,如祖州有太祖庙曰“黑龙”,太祖陵有门曰“黑龙”。《辽史·道宗本记》:“太康三年春正月癸丑,如混同江(即松花江)。夏四月乙酉,泛舟黑龙江”。至此,“黑龙江”之名方显于世。又有地方志记载:“黑龙江水黑,蜿如蛟龙,故名为黑龙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