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历史悠久,从先秦至今经历了诸多变迁,始终是西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枢纽。

- 先秦时期:公元前11世纪 - 前316年,巴人以江州(今重庆主城)为都城建立巴国,疆域包括川东、陕南、鄂西及黔北,与楚国交流频繁,形成巴楚文化交融特征。前316年,秦国灭巴国设巴郡,治所江州,重庆地区纳入中央政权管辖。
- 汉唐至宋元:隋开皇三年(583年),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改楚州为渝州,重庆简称“渝”由此而来。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光宗赵惇先封恭王再称帝,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之名沿用至今。两汉至南北朝时为巴郡核心,唐代为渝州治所,是西南地区军政与商贸重镇。
- 明清至近代:1363年,元末明玉珍在重庆建立大夏国。1891年对外开埠,成为长江上游最早通商口岸;1929年正式设重庆市,1937年成为国民政府战时首都(陪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之一。
- 现代发展:1954年改为四川省辖市,1983年成为计划单列市,1997年恢复为中央直辖市,辖原重庆、万县、涪陵、黔江地区。1986年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巴渝文化、抗战文化、三峡文化等多元底蕴,现存钓鱼城、大足石刻等世界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