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其实很多古籍都是有价无市的,虽然评估价格很高,但是能够成交的很少,这中间有一个问题就是读书人大多没有多少钱,而那些有钱的人又是生意人居多,他们大多不会对古籍感兴趣,所以大多数古籍也就是有价无市的。
我们都知道收藏界有一句讲法“盛世藏古玩,乱世藏黄金”就是说收藏是有规律的,不同的时期,收藏品的价值和价格变化是非常大的,我们知道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有很多古籍都被战火给烧毁了,等战争结束后,善本的古籍就成了稀有的收藏品,而很多学者们手里都有在战争期间保存下来的古籍,当时他们曾视若生命,后来在生活面前,低价抵押和出兑的现象很严重,还有那时故宫中的很多藏品,都经过无数次的转运,大家冒着生命危险四处躲藏,只为保护这些藏品,当然这些都是无价之宝,其实这些人是有情怀的一群人,并没有按照收藏界的规律来办事。
我们现在则不一样,大家收藏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的资产保值,真正的爱好者少之又少,当然还有其它目的,我们不在这里讨论,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收藏品,有价无市呢,这些藏品其实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或者说它的价值就在于某一次交易,而这种交易是有其它目的的,对于这个藏品来说,是一块石头也行,是一个水杯也可以,只需要一个说法而已,很少有人出于爱好来收藏它。
而古籍则不同,有人如果喜爱这本书,他会倾家荡产把它买回来,然后作为收藏,又不会像商人那样,把它高价出售,哪怕是估价再高,也不会出手,这可能是盛世收藏的一种现象,也是真正读书人的悲哀,有人甚至宁愿穷死也不会卖掉,这当然是少数热爱读书的人。
而古籍一般也只对读书人有吸引力,他们大多是一个非常贫穷的状态,购买力有限,所以收藏的人也不会想做他们的生意,因为会很难,所以这样的古籍一定是有价无市的,如果想从事这方面经营的人,想从这里盈利是很难的,其实古籍的保存也非常讲究,需要很高的成本,不仅需要防潮,也要防止过度干燥,还要定期进行翻阅,防止纸张变脆和生虫等等,不是随便一个地方一放就可以的,所以收藏古籍,对于一般的收藏人员来说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保存不当,还会血本无归。
古籍还有一个问题是,它可以数字化,然后进行阴影,内容更加值钱一些,如果不是孤本,其价格也很难保证,一旦发现其它版本,价值则会大打折扣。
当然收藏界还有很多有价无市的藏品,还有一些收藏成本巨大的,增值速度赶不上成本的,这样的藏品也不适合收藏,你们觉得呢?欢迎留言,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