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基本分类

1个回答

戒不掉的烟 2025-07-11 10:44:59

痢疾可以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急性菌痢、迁延性菌痢和慢性菌痢。


1. 急性菌痢分为四型:



  • 普通型:急性起病,高热伴随恶心、呕吐、腹痛和频繁腹泻,初为稀便,后转为脓血便,左下腹压痛明显,肠鸣音亢进,里急后重。及时治疗后,通常数日内可康复。

  • 轻型:症状相对较轻,毒血症和肠道症状不明显,易误诊为肠炎或结肠炎。

  • 重型:高热、严重腹痛、大量脓血便,可能伴随脱水和酸中毒,需紧急治疗。

  • 中毒型:多见于儿童,症状剧烈,如高热、头痛、惊厥,早期可能无明显上呼吸道症状和严重胃肠症状,常表现为休克型、脑型或混合型,危及生命。


2. 迁延性菌痢病程持续2周至2个月,症状较轻,包括腹部不适、食欲减退、频繁排便,脓血便和黏液便交替出现,便培养阳性率低于急性期。


3. 慢性菌痢病程超过2个月,常见于急性期未愈或治疗不当,可能合并其他疾病如营养不良、贫血等。症状不典型,长期可能导致消瘦、乏力和轻度贫血。


在诊断时,脑水肿的症状可能不明显,不能仅凭眼底变化判断,需要全面评估病情。对于不同类型的痢疾,治疗和管理策略也有所不同,早期诊断和适当治疗至关重要。


扩展资料

痢疾,古称肠辟、滞下。为急性肠道传染病之一。临床以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大便脓血为主要症状。若感染疫毒,发病急剧,伴突然高热,神昏、惊厥者,为疫毒痢。痢疾初起,先见腹痛,继而下痢,日夜数次至数十次不等。多发于夏秋季节,由湿热之邪,内伤脾胃,致脾失健运,胃失消导,更挟积滞,酝酿肠道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