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戏曲、散曲等概念与区分!~全乱套了,救命!~

这几个概念的区分和他们之间的关系杂剧、散曲、元曲、戏剧、戏曲、杂剧、南戏、南曲、北曲、明传奇我看资料上说戏曲分为杂剧和散曲,散曲不是属于诗、词之后的一种文体嘛,怎么又称了戏曲了?元代戏剧分为杂剧和南戏?!明清戏曲分为杂剧和传奇?!一会儿戏曲一会儿戏剧,搞不清啦?头晕死啦各位大虾救命呀!~

4个回答

十里画廊 2025-07-22 22:10:51
戏曲和戏剧,这个狭义上在中国可以是一个概念。
但是现在,一般意义上,文学的戏剧是指话剧剧本,戏曲剧本等等。
而在艺术上,指中国古代的时候可以把戏曲戏剧当成一体的,但是若是指现在,戏剧则多是指戏曲为主包括话剧,舞剧。
戏曲的发展较为漫长,而且早期资料不多不全。这里分文学中的戏曲(只指其剧本文学)和艺术上的戏曲
1 开端是宋杂剧,金院本。(现在没有剧本保留下来的)艺术上已近有角色的分别。
2 然后是正式诞生的戏曲是元杂剧。杂剧是以几套曲牌来写的剧本(曲牌为有曲子,来填的格式)
。文学上的元曲,包括:杂剧(就是戏曲剧本),散曲(也有曲牌)。
散曲又包括:小令(只使用一个曲牌),散套(使用一套曲牌)。
这些当时都是可以演唱的,其中曲牌又分南曲和北曲(结合不同地方的音乐,从而填词的格式不同)
但是,一般艺术上,元曲,只包括元代的杂剧表演。
3 元曲(文学的)的结果是一本四折。而稍后的南戏是多出连演。元曲绝大多数使用的是北曲,后来有南北合套的,但很少。南戏开始使用的是南曲,后来变为南北合套。南戏与后世的传奇有比较直接的传承关系。但是,南戏的剧本故事,很多来自元杂剧。
4 元代以后,杂剧的舞台表演逐渐减少。多以折子戏出现。到明代中期几乎没有演出。但杂剧的剧本(做为一种纯文学创作)创作持续到清代。
5 传奇,是明代的戏曲剧本形式。昆山腔后成为全国流行的声腔。其剧本多使用传奇。(后来也就是,剧本和艺术表演捆绑在一起)
借风告白 2025-06-29 13:20:32
戏剧有广义/狭义两种概念,广义概念包括戏曲,狭义概念仅指话剧.散曲是当时可以演唱的戏曲形式.
皓月长歌 2025-06-15 16:55:21
  • 杂剧。一种由唐代优戏歌舞戏发展来的戏剧形态。宋杂剧称为院本,杂剧兴盛于元代,像关王郑白马就代表着元杂剧的鼎盛时期,在元大都、山东、河北、山西都有杂剧作家圈子。杂剧一直到元后期开始衰落,明万历年间消失成为绝唱。

  • 南戏。发源于北宋的东南沿海一带,温州永嘉等地的戏剧形态。标志着中国戏曲成熟形态的诞生。早期南戏有《张协状元》等才子佳人作品。到了元代,北方杂剧兴盛横行南北,一直到元后期南戏才取代元杂剧成为叙事文学的主流。

  • 传奇。传奇就是指新奇的故事。  唐传奇指唐代的短篇文言小说,是中国古代短篇小说成熟的标志。  元人口中的传奇既包括元杂剧,也包括南戏,都是表演的戏剧。 明代杂剧衰落,明传奇便专指南戏。清代前期传奇多是指南戏变体的昆曲作品。

  • 元曲。包括元杂剧和元散曲。元杂剧如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

  • 散曲。散曲像唐诗宋词一样也是一代之文学,是继诗、词之后的一种新诗体,是不放在戏里的唱词,单纯文人抒情。散曲比诗词更加自由,因为它可以衬字、可以平仄通押,比诗词显得更口语化。

  • 戏曲。范畴很大,是一个大的文学体裁,不同时代指定对象也不同,最早形态是先秦的巫祭歌舞仪式,汉代倡俳优伶弄人发展成百戏,六朝是优戏,唐代形成了优戏(如参军戏)和歌舞戏(如《踏摇娘》),经由宋金杂剧院本的铺垫,成熟于宋代的南戏形态。元代戏曲指杂剧和南戏,明清戏曲主要指的是南戏传奇了。并且南戏传奇在明清经过各地方声腔演变,形成了昆腔等戏腔,再经由花雅之争,昆曲衰落,形成了西皮二黄,迎来京剧兴盛,各种地方小戏繁兴的局面。

  • 戏文。戏曲的文本,撇开表演性,一般具有一定的文学性。

  • 以上是个人理解,参考的是廖奔、刘彦君的《中国戏曲发展史》和袁行霈的《中国文学史》,可能有不准确之处,敬请指教。

忧夏伊人恋花 2025-06-09 07:58:16
散曲依曲牌填词,也有套曲,分南、北曲,清唱或器乐曲。元曲,明中叶始有此说,指的是清唱的北词小令,不登舞台,有成套的,有散令。古代没有戏曲和戏剧的说法,戏剧一词出于民国,戏曲一词建国后才有。杂剧起于金代,兴盛于元,明中叶后衰落,清中叶后无创作。宋元时期有南戏,现有剧本流传。明传奇是继南戏之后的舞台戏剧,出自明代,梁辰鱼后专演昆山腔。